【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2018-2024年,中国营商环境企业调查连续开展7轮,面对面倾听经营主体的声音,记录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进展。2024年全国调研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前言
东营市近年来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工作牵引,以“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更好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了市场主体的办事效率。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调查2024
山东东营分队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沿海地区,坐落在黄河入海口平原之上,衔接着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经济带。作为一座因油而兴的年轻城市,胜利油田是东营的标志,石油采掘与加工业是其支柱产业。
调研员于7月15日至16日先后前往东营区、垦利区与河口区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
01 因地制宜,油地融合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油地团结共建的基因已经融入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特质。”市第七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胜利油田与东营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属于合作关系,油田有自己的机关系统,教育医疗机构,乃至居民小区。如何推进油田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共谋发展,是每个石油城市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东营在营商环境建设层面交出了一份“油地融合”答卷。在垦利区,设有“油地融合政务服务专窗”,窗口旁可以看到该窗口办理受理事项清单,覆盖全面,一目了然。河口区同样在综合窗口、企业开办专区等区域分别开设了类似的“油田一窗受理”窗口,为广大油田职工在贷款,办理材料等多个方面提供便利。一位打算贷款开店的经营主体表示:“以前这些事情都得跑去油田才能办,现在肯定是方便多了。”
图一
02现代化设施,针对性服务
东营市各区的政务服务大厅硬件设施都较为先进。调研的三个区都建设了24小时服务窗口,其中各种基本业务自助办理机器,自助打印机等配备齐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市场主体随时前来办理业务提供极大便利。
东营区政务大厅一楼设有各类第三方机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房地产机构……这一布局既方便了第三方机构业务的开展,也节约了政府部门资源,同时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便捷且有政府背书的第三方服务,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可谓三方共赢。
河口区梳理涉及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高频服务事项,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企业开办、企业准营、企业运营、投资建设、企业变更、企业退出等6个重要阶段,由此设立了“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专区”,发挥企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将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的多个关联事项,梳理整合、重塑流程,变成企业群众眼中或窗口统一办理的“一件事”。此举显著优化了企业办理事务:企业要办理的各类证件明显变少,是经营主体的普遍心声。“跟之前比,确实要办的这个证少了非常多。”
图二
03 软硬件并重方能行远
东营各区政务大厅的运营水平与其先进的硬件设施基本匹配。垦利区政务服务大厅的引导人员非常热情,身穿红色马甲的小志愿者也来来往往,为经营主体提供咨询,引导服务;河口区的引导指示人员也耐心细致。
但也有些有待改进之处。各个政务服务大厅内普遍有图书角,企业会客厅等便民,便商区域,但实际几乎未投入使用,广泛空置;垦利区大厅设有潮汐窗口,但实地观察发现在人流量较大时也未启用,导致等候时间显著变长。有经营主体反映:“你看,我两点过来的,现在都快四点了,还没办下来,感觉要明天再来了。”
此外,网络办事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经常卡”“慢”是经营主体普遍反映的缺陷,也有市场主体提到审核速度不够,无法及时在线上办理完成:“提交的两个文件等了好久还在审核中,只好来线下问问情况。”
图三
总的来说,东营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因地制宜的油地融合策略、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与针对性的服务创新,以及软硬件并重的管理提升,不仅实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还切实增强了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然而,在软硬件并重的发展道路上,东营市仍需持续努力,优化便民、便商区域的使用效率,提升潮汐窗口等灵活服务机制的利用率,并加强网络办事系统的稳定性和审核速度,以全面、高效地满足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推动东营市高质量发展。
调研|迟振玉 周振中 罗佳利
编辑|王迈克 蓝一鸣
排版|黄韵
2024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调查往期回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