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2018-2024年,中国营商环境企业调查连续开展7轮,面对面倾听经营主体的声音,记录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进展。2024年全国调研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前言
合肥市通过整合新技术与创新服务模式,致力于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一流的营商高地。从“蜀心办”企业服务平台的建立到一体柜员机的广泛应用,合肥市不断拓宽政企沟通渠道,简化办事流程,确保经营主体能够及时了解并享受到政策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调查2024
安徽合肥分队
合肥市,简称“庐”或“合”,是安徽省省会、新一线城市;下辖4区4县,代管1县级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85.3万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备受瞩目。
调研员于 7 月31日-8月2日前往合肥市的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和包河区进行了调研。
01 新技术齐助力,数字赋能更高效
合肥四区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加强政务服务渠道建设,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其中蜀山区针对企业业务,打造“蜀心办”为企服务平台,平台系统包含新闻资讯、企业诉求以及政策服务 (政策检索、智能匹配、政策申报、免申即享)三大功能模块,为政企沟通渠道畅通注入新活力。
图一
一体柜员机与其他智能机使用广泛,大大提高经营主体办事效率。四区均设有一体柜员机,其上可办理个人及法人对应的众多业务,通常涉及15个政府部门;其中庐阳区柜员机更是可以办理各街道办的相关业务,更进一步地便利了经营主体。一位经营主体称赞道“感觉服务越来越好,打交道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而且都还挺负责任的,也会帮你申请,(而)不是一昧地就把你给拒掉了。(感觉)好像一直在逐渐变好。”
图二
02 模式创新卓有成效
庐阳区政务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推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台分类审批、后台集中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机制,开拓了全程代办、“局长坐窗口”、“就近办、家门口办”等便民利民创新服务模式,还创新性打造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开设长三角“一网通办”专区等。一位经营主体称赞道“到这里就和到家一样,你所需要的东西,人家给你说的清清楚楚。”
图三
在宣传模式上,合肥的政务中心也积极参与创新。调研员发现四个政务中心不仅用易拉宝、手册、传单对“集成办”“高效办”“跨省/市办”等进行宣传,还别出心裁通过吉祥物形象、大厅广播、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广。以庐阳区为例,大厅广播间隔式播放商改新流程新规定,提醒经营主体办事流程与注意事项,确保让经营主体及时了解并享受到优化营商环境新政策的便利;庐阳区的微信公众号也积极运营维护,不断发布推文介绍最新办事指引与政策解读,主动宣传效果良好。
图四
03 “无声叫号”易错过,热线咨询需求大
庐阳、瑶海、包河都采用“无声”叫号方式,此方式确实改变了过去政务大厅嘈杂喧闹的环境,变得安静宜人,但也容易导致经营主体错过叫号。例如包河区有2-3位受访对象指出,包河区大厅采用的“无声”叫号方式(仅在LED屏显示当前叫号信息,或短信通知)存在不便,容易错过。“这边叫号没有语音播报的,所以你就经常不知道叫到自己了,过号了就又得重新取号。”“如果我在玩手机什么的,就很容易错过叫号。”
有部分经营主体反映热线咨询电话存在占线打不进去的情况。“我们线上办理业务的话,只能通过电话询问办理问题。但是包河的工商这边的电话只有一个。”“我不只是打了‘几次’,我打了两三天,大概是上午几次下午几次,一直打不通。”一位瑶海区的经营主体说“市场监督局的电话要打很久才能打通,每次打这个政务中心的电话,都要打好久才有接。”咨询电话一直打不通,让经营主体颇为堵心。合肥市各政务服务中心需要优化升级热线服务,畅通诉求渠道,让经营主体咨询无忧,让热线真正热起来。
总的来说,合肥市积极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主动借力数字赋能,开创多种卓有成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和多样的宣传推介。相信在合肥市的努力下,合肥这片营商沃土定能继续提高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可及性,确保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切实享受改革红利,“合”力打造一流营商高地!
调研| 黄越 何佳璇 梁清扬
编辑丨 王迈克 蓝一鸣
排版| 黄韵
2024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调查往期回顾
安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