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经济,求解新方,《南方日报·中山观察》聚焦稳增长新动能

作者 廖瀚 2025-08-01 06:32

如何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新市场,稳住工业基本盘?

如何降低消费结构对大宗商品的依赖,提振消费?

如何推介好中山城市形象,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如何加大政策和措施力度,推动建筑业、金融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在近期召开的全市干部大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对下半年经济发展提出了4个关键问题。

回答这四个问题,也成为中山如何答好年度下半场答卷的重要内容。最近,中山市、镇两级密集开展经济运行调研和专题研究,陆续召开企业座谈会,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点击阅读>>>深读|“书记四问”求解中山经济增长新方

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中山制造业占GDP近五成,外贸依存度长期位居全省前列。今年来,面对全球市场波动与产业转型压力,这座城市正以“产展销”协同发力,推动“外向型”底色向“内外双能”形态转变。

点击阅读>>>如何开拓新市场稳固工业基本盘?外贸之城走向“内外双能”

今年以来,小米汽车、好利来等十余家知名品牌首店相继落户中山,山姆、盒马等高端商超也相继落地。中山消费市场的活力不止于首店经济。但也需要看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度依赖汽车和石油、文旅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在中山消费升级路上仍有不少障碍需跨越。

点击阅读>>>如何摆脱“大宗依赖”激活消费动能?活力之城三招破局

最近,中山楼市接连传来新动态。4.0住宅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购房者和开发商对中山城市品质的再发掘。在城市发展经过村镇工业园全面开花的1.0阶段,和房地产大举进驻的2.0阶段后,中山虽创造过经济的高增速,也留下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亟须进一步提升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

点击阅读>>>如何升级城市品牌赋能地产提质?宜居之城迈向3.0版本

近年来,在中山实施“工改”重构产业空间、构建新时代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之际,金融力量是推动实体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关键。但不可否认,中山金融业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截至2024年,中山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8%,较2020年末(8.1%)下降约0.3个百分点。此外,金融业在产业“末梢”的服务精准度也有待提升。

点击阅读>>>如何精准施策加速服务业发展?金融活水注入产业末梢

在关注数据的同时,中山更关注数据背后的经济发展动能。聚焦推动产业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邀请了相关学者作点评,寻找中山塑造经济新动能、突围破局发展的路径。

点击阅读>>>来论丨刘沛:推动高质量城镇化,提升中山城市宜居性

点击阅读>>>来论丨梁士伦:以长期国际化布局,破解制造“出海”困局

点击阅读>>>来论|林丹彤:重新定位中山文旅形象,让游客成为“回头客”

点击阅读>>>来论|李程:政策助力,金融活水促中山产业升级

策划:张培发

统筹:雷海泉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编辑 朱晓宇 钟政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