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林丹彤:重新定位中山文旅形象,让游客成为“回头客”

作者 苑世敏 2025-08-01 06:32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深圳与中山迈入“半小时经济生活圈”。通车一年间,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深中两地各类要素流动加速,带动旅游、商贸、产业等多领域合作持续深化。

但要利用深中通道红利,推动中山文旅消费实现“长红”,扭转此前过度依赖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品的局面,统筹抓好提振消费工作,仍需持续发力,建议从做好顶层设计、重新定位中山文旅形象、优化产品设计、分阶段推进文旅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做好文旅发展整体策划。

中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走出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保有大量文物和历史文化建筑,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样的民俗文化。策划是文旅发展的重要环节,好的策划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提升文旅项目的成功率,同时,策划需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尤其要关注“80后”“90后”等旅游主力消费群体的偏好,在策划中突出旅游深度体验和价值共创,避免使用过于传统、难以引发游客共鸣的策划内容,从而将“观光打卡”转化为“深度体验消费”。

二是突出城市特色,重新定位中山文旅形象。

当前,中山市对外展现的形象主要是“伟人故里”“文明中山”等,存在印象单一的问题,建议结合旅游主力群体喜好,打造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的宣传口号,利用中山“湾区几何中心”的优势着力打造“湾区休闲度假中心”,提升城市吸引力,同时,要注重营销方式创新,引起游客探索中山的兴趣。

三是优化产品设计,让中山文旅更有“记忆点”。

中山有很多文旅故事值得挖掘,如接待过国家元首和国际巨星的中山温泉宾馆、有着深厚革命故事的乡村等,要强化产品设计,整合康养、美食、研学、工业旅游等不同主题产品,打造立体化旅游线路,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打造独一无二的体验,让游客拥有对这座城市的“记忆点”。

四是因地施策,分阶段推进文旅建设。

近期,建议聚焦已有知名度的成熟片区,如香山古城、五桂山、翠亨新区等区域,打造“拳头产品”,快速产生经济效益;中期,建议“以点带面”,用“拳头产品”带动整个中山文旅产业发展,并增强产品之间的联动性,从而形成产品梯队;远期目标是打造全域休闲度假目的地,形成“目之所及皆风景”的整体形象。

此外,在推动“休闲中山”向“全域旅游”升级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中高端市场开发,吸引消费能力强的游客群体,提升整体旅游收益,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应兼顾不同审美和消费层次,满足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要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游客体验、在项目设计中平衡刺激性与安全性等。文旅行业是创造性行业,人才是创造性的根本,文旅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和智慧策划,好的思路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山还要重视本土专业人士深耕中山的价值,为文旅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作者系广东省地理标志专家、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旅游管理副教授)

整理:南方+记者 苑世敏

编辑 朱晓宇 钟时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