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山经济稳中向好的数据背后,金融支撑作用显著:各项贷款余额增加332亿元,较年初增长4.2%,增量全省排名第6。面对产业升级与市场开拓的关键课题,中山正以精准金融政策破题攻坚。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金融“强筋健骨”。上半年,中山超过70%的新增贷款流向制造业,为传统产业转型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制造业转型需求,金融政策正从“输血”转向“造血”——引导银行以政府主导的“数字贷”为核心,叠加“工改贷”、项目融资贷款等银行专项产品,推动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同步延伸供应链金融服务半径,实现核心企业上下游融资全覆盖,切实筑牢产业链韧性根基。
新兴产业培育,亟待金融“育苗培土”。上半年,中山科技贷款、绿色贷款余额净增均超200亿元,科技支行“四化”建设加快推进,彰显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精准适配。针对科技型企业,中山金融业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初创阶段扩大信用贷款与知识产权质押规模;成长期打通“投贷联动”通道;成熟期支持跨境并购融资。让金融活水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全程护航。
破解融资瓶颈,重在打通“毛细血管”。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工作,推动银行持续加大首贷支持力度。银行机构走访小微企业40.78万户,累计拓展首贷户2643户,比年初增长298.90%。上半年,中山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04.98亿元,当千亿普惠资金注入经济微循环,市场主体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深中通道重塑区位格局之际,金融政策正构建新发展动能。企业贷款利率降至2.77%的背景下,更需持续优化供给结构——让政策活水精准灌溉传统产业转型的攻坚领域与新兴产业成长的创新沃土。如此,中山经济方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作者系中山金融监管分局副局长李程)
整理:伍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