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出海、再创新高,《南方日报·中山观察》聚焦中山外贸新局

作者 廖瀚 2025-02-28 06:30

2024年,中山在全国出口城市版图上迎来大进位:2024年出口总额达到2491.43亿元,排名全省第5,在全国排名由30位爬升至27位。新一轮出海带来的红利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升级,也给中山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生机:数据显示,中山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数量再创新高,2024年超过6800家。

2025年,中山制造“出海”之路仍然面对许多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但在省市政策支持和企业积极转型中,矢志出海的“中山舰队”,已经变得更加硬核、更加强劲、更加可靠。2月27日,《南方日报·中山观察》以两万字篇幅,对中山“出海”之路进行一次全景式扫描。

深读|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中山智造“破壁”新兴市场

政策铸“甲”、创新当“矛”,企业逆风“出海”。在中山外贸逆势突围的火热图景中,一个个奋力“出海”的企业个体,共同组成了撬动全局的关键支点。

传统制造龙头企业,积极发力破解贸易壁垒,抢占规则话语权,重塑国际市场竞争力;科技型创新企业,以技术专利筑起发展“护城河”,“借船出海”闯世界,成为中山外贸新势力代表;“隐形冠军”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在海外打开企业显示度……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一批批中山制造业企业逆风扬帆,将“出海”行动转化为城市外贸的“增长极”,顺势推动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中山外贸经济画出了一抹亮色,也为制造大市外贸转型提供了突围样本。《南方日报·中山观察》以4家企业的出海故事,讲述跨越全球时区的远洋信风。

20多年持续深耕家居收纳产品领域,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超800项专利技术打造“产品力”,向跨境电商“借船”,走出了一条科技企业后来居上的独特“出海路”。

太力科技:锻造爆款,把“太空货”卖向全球|制造“出海”  中山突围

2024年,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全年产品出口量保持双位数增长,创下近几年出口涨幅的新高,但该公司却认为,未来“出海”形势,比外贸数据更严峻,唯有专注细分领域苦练“内功”,将“规模优势”持续转化为“竞争价值”,才能走稳未来的“出海”之路。

伊莱特:内功外练,厨电龙头“造船出海”|制造“出海”  中山突围

当前外贸的共性难题是“三高”——贸易壁垒高、竞争成本高、市场波动高。“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全球化风险,必须依靠多重动力来‘破壁’。”中山市木林森照明有限公司在一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中,重塑了对出海风浪的理解和掌控。

木林森照明:打破“幕墙”,挽回千万订单|制造“出海”  中山突围

在欧洲市场,平均每10台电烤箱就有3台产自中山市威锦电器燃具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欧洲市场的电烤箱“隐形冠军”供应商。董事长用“小步快跑”来概括威锦电器的“出海之道”:抓住外贸的关键环节,逐个击破,积小胜为大胜。

威锦电器:小步快跑,练就外贸“隐形冠军”|制造“出海”  中山突围

过去一年,外贸经营主体数量再创新高、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海外新兴市场扩容、外贸政策赋能效果显著,让我们看到了中山外贸经济的热力与活力。但同时,中山外贸出口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全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山制造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快更稳地走好“出海”之路?《南方日报•中山观察》聚焦这一话题,邀请了跨境电商等领域负责人、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进行了深入探讨。

南方访谈|黄识航:推动中山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2025年,中山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山市商务局局长黄识航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山市商务局将继续做好政策保障,形成政府部门带头、行业商协会带队、各行业企业抱团“出海”拓市场的良好氛围,提升“中山智造”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推动产业带转型“触网”出海,加快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进一步提升中山市对外开放水平。

来论|制造“出海”,中山如何“造船”

策划:张培发

统筹:何伟楠

整理:廖瀚

编辑 卢子衡 钟政经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