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合集|权威专家把脉献策,助力江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作者 吴惠芳;杨兴乐 2025-08-26 18:28

8月23日,“建续文脉·行以致远——江门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与创新发展大会”在江门举办。近十位国内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侨乡,围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名城申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江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智慧支持和策略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中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中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中枢:以申报促保护,擦亮江门“中国侨都”金名片

“以申报促保护是城市重新认识自身、实现内涵升华的重要契机。”作为长期研究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学者,赵中枢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体系本身是开放和动态的,鼓励更多城市通过深入挖掘与创新表达文化遗产,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侨乡是华侨的根之所在,心之所系,家乡建设是共同责任。”赵中枢建议,江门应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将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增强侨乡凝聚力和吸引力,使江门成为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实现文化传播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详情>>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规划师马向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规划师马向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规划师马向明:把侨乡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力

作为城市规划领域专家,马向明更聚焦于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现代发展的有机融合。他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江门应充分挖掘其作为重要侨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侨务积淀与遗产保护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竞争的核心优势,进一步明确其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与价值角色。

马向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面向全球的战略门户,江门凭借与北美及其他地区长期、深厚的人文与经济纽带,可在这一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侨务资源不仅是江门的文化根基,更是助力大湾区构建开放新格局、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资产。因此,江门需持续强化“侨”纽带功能,力争成为联动海内外的关键交流节点。详情>>

五邑大学教授、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国雄。  

五邑大学教授、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国雄。  

五邑大学教授、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国雄: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门须打好“侨”牌

扎根侨乡文化研究数十年,张国雄认为,江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关键的是要打好“侨”牌,应紧扣“侨”这一主线,系统梳理、阐释并展示侨文化对城市风貌、历史底蕴和社会功能的深刻塑造,以此明确其在中国侨乡体系中的代表性地位。

张国雄认为,江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始终围绕“侨”文化这一最大优势与特色,从遗产保护、价值阐释、功能融合三个维度系统构建申遗体系。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申报成功率,更将为城市打造一张具有中国意义、岭南气派、江门特色的文化名片,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市民归属感。详情>>

撰文:吴惠芳

摄影:杨兴乐

编辑 钟惠琳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