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马向明:把侨乡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力

作者 吴惠芳;杨兴乐 2025-08-26 18:00
01:30

8月23日,江门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与创新发展大会上,多位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聚焦江门历史文化保护与名城申报工作,就地域文化特色提炼、保护经验总结与创新发展方向等进行广泛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建议。

作为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规划师马向明更聚焦于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现代发展的有机融合。他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江门应充分挖掘其作为重要侨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侨务积淀与遗产保护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竞争的核心优势,进一步明确其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与价值角色。

马向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面向全球的战略门户,江门凭借与北美及其他地区长期、深厚的人文与经济纽带,可在这一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侨务资源不仅是江门的文化根基,更是助力大湾区构建开放新格局、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资产。因此,江门需持续强化“侨”纽带功能,力争成为联动海内外的关键交流节点。

在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过程中,马向明认为江门已初步形成三条重要经验:一是民间保护意识深厚,因侨胞持续返乡寻根,社会自发存续历史记忆的意愿强烈,为整体保护提供了良好基础;二是政学协同机制有效运转,以开平碉楼申遗为例,政府、高校与社会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三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通过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明确保护范围与管理要求,系统性遏制大拆大建。

马向明特别认可江门在文化遗产活化方面的多样实践,具体体现在:历史场景与现代消费结合,如将陈皮、奶茶、咖啡等本土物产与文化景观融合,塑造高品质生活场景;多种开发模式并存,既有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等微更新项目,也有成片保护开发及乡村民宿等网红业态,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强化了侨乡文化认同,也显著提升了城市吸引力和区域竞争力。

面向未来,马向明建议,江门应在既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随着大湾区进入创新驱动阶段,文化资源应超越传统文旅范畴,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国际交往等新兴产业提供空间载体与内容支撑。通过提升历史建筑功能兼容性、打造特色文化创新场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江门有望构建文化引领与创新驱动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最终实现城市能级在大湾区的战略性跃升。

◎相关阅读

《近10名权威专家齐献策,助力江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撰文:吴惠芳

摄像/剪辑:杨兴乐

编辑 钟惠琳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