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试题有什么特点?专家名师给出这些备考建议

广州教育头条 2025-07-02 21:42

7月2日,广州市2025年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召开。今年中考录取计分科目笔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个学科。会上,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对各科进行了命题解读。

00:47

广州中考试题有什么特点?专家名师给出这些备考建议

立足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在理科科目中,试题大多体现出与真实生活场景的联系,突出应用导向。

番禺教师发展中心物理教研员何志强认为,今年物理试题紧扣课标与教材,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是物理考试的考查方向,如通过AI音箱考查声学知识、热汤中的勺子考查内能、出租车顶灯电路考查电路原理等。

他还指出,物理试题创设了丰富情境,着力考查逻辑推理与科学探究能力,打破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同时强化跨学科融合,如将力学分析与地理等高线结合。

“这些题目让学生感知‘物理无处不在’,引导他们关注科技应用,因此学生们可多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再结合课堂知识去理解,教师教学也必须深研教材,夯实基础,避免‘机械刷题’。”何志强说。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变化等抽象概念的基础学科,在今年广州中考数学试卷中,也有不少试题关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第22题以智能机器人为背景,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第23题以教材中“黄金矩形”的数学活动为背景,通过不同折叠方式的操作与探究,考查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第24题则以探究隧道涉水线和限高架设置的数学原理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项目式学习情境……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校工作处副主任马腾冰表示,今年数学试卷从题目的顺序调整,到设问角度和方式的优化,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有助于打破机械应试的套路,也要求学生以更加灵活的策略观察、思考和表达现实世界,强化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关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创设真实情境,结构化整合知识

对于人文学科,今年广州中考试题则普遍采用情境化的方式考查,同时将大量需记忆的知识结构化整合。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申东红介绍,道德与法治考试注重试题情境的设置,如“人工智能改变生活”主题情境设计使用案例、侵权问题及国际合作等任务,考查考生的应用与拓展能力。

此外,为避免纯记忆考查,道德与法治试题以大概念为核心串联起知识体系,如宪法地位与小学内容的进阶衔接,并设计富有梯度的进阶问题,考查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展现出的认识、认可、认同、认定的不同水平。

历史学科知识时空跨度较大,因此历史试题同样蕴含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如要求学生整合近代广州青年活动,在建立历史关联中进行历史解释、形成基于证据的结论;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新四军苏南抗日细节为情境强化对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的认识;借粤港澳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情境考查对“一国两制”内涵的了解……

“试题中新的历史情境本质上也是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考查,这需要学生在记忆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将知识结构化,主动思考、理解与运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历史教研员朱云志说。

在语文科目,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余伟表示,试卷整体采用大情境多任务的形式,体现出知识的关联性。如“‘我与书桌’文化周”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激发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备受关注的作文试题《我与我们》,余伟认为,该题有很强的思辨性,“我”与“我们”的关系是动态、多层次的,其内涵意蕴丰富,衍生出了无限可能的故事及情感联结,有利于学生的多元表达,也能以此引发学生关心周围世界,进行多重思考。

“语文是一个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AI迅猛发展的时代,AI成为学生的资源库,学生们也应该为AI‘赋魂’,利用AI整合资源,用辩证的眼光思考问题,将真实的情感融入作文写作及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余伟说。

相关链接:

项目式、情境化......广州中考第二天,试题出现什么新特点?

2025年广州中考物理、化学试题有什么特点?教研专家这么说

广州中考语文作文再次回归全命题,如何拿分?专家解读来了

“我”为什么频频出现在广州中考作文题中?

文字:南方+记者 谢望海

拍摄:南方+记者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谢日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