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两个全域水经济试点市之一,江门将发展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纳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工作清单,不断完善系统设计,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点带面推动一批水经济项目落地建设,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江门经验”,为全省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直以来,江门的目标也很明确:不仅要把这条“水路”走好,还要走出一条能被全省复制推广的“江门经验”。
2024年底,《江门市水经济发展规划(2023—2035年)》印发,科学谋划9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
不仅有规划,还有推广小程序。“邑起亲水圈”把水经济变得“可看、可选、可投”。
江门不是只搞包装,制度创新也走在前头。广东首个“县级水权交易基准价模型”就在江门台山,河道经营权改革、生态产品抵押融资等,也已经开始落地。
江门的水经济不是只做大项目,也有“人间烟火”的一面。碧道旁的特色咖啡屋、旧厂房变文化地标、“大桥经济”等都变成水经济的新动能。
江门做水经济,不止是做项目,而是生态、制度、产业、文化全都上桌,基础与流量齐抓。
◎相关阅读
水经济润民生,广东这座水库移民村吃上了“生态饭”|民生新质感
全省首个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方案落地江门鹤山|南方日报要闻
江门台山率先推进县级水权交易改革,探索省内水权定价机制新经验
江门台山大隆洞河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资金8000万元
整合:梁洁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