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好水变成发展“活水”|聚焦侨都水经济(下)

作者 任龙;梁洁 2023-08-25 06:31

编者按“水经济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水经济”“水经济包含哪些产业……”入选全省推进全域水经济发展试点城市以来,“水经济”迅速成为江门市民群众关注的热词。围绕相关问题,南方日报江门新闻部、南方+江门频道策划推出“聚焦侨都水经济”系列报道,分上、中、下三篇,解读江门发展水经济的背景、现状及未来规划,以下为此系列报道第三篇。


碧水清流、鱼翔浅底、白鹭起舞……8月下旬,走进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市天然氧吧”令人流连忘返。

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主体是开平市最大的水库——大沙河水库。当地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探路水经济,以大沙河水库为依托打造融观光旅游、绿色农业、生态保育、特色产业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各地游客休闲观光的胜地,每年累计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300万元,并带动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吃上“生态饭”。

开平大沙河水库。南方+杨兴乐 摄

开平大沙河水库。南方+杨兴乐 摄

坐拥绿水青山,探路绿色发展。近年来,江门依托得天独厚的河湖自然禀赋积极探索水经济,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水资源开发等“以水兴水”新业态,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当前,随着江门成为全省两个全域水经济试点市之一,一场推动侨乡特色水经济加快发展的新探索正加速铺开。

绿色发展

水生态与水经济齐头并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探索发展“水经济”前景无限。

放眼全国,大江南北的城市与乡村都有自己的水资源特点,越来越多的地方依托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探索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做好水经济产业文章,促进特色水经济发展。

在福建,龙岩湖坑镇修复南溪两岸古道,实施岸绿工程,形成独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南溪十二景”,再依靠“十里南溪”景色,做活水经济文章,发展土楼观光、乡村体验、民俗狂欢、生态观光、登高探险和高端民宿体验等于一体的原生态休闲体验乡村旅游带,“五一”黄金周期间带动村民各项旅游总收入120万元。

在浙江,因水得名的丽水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期,主动谋划水经济项目,全市共谋划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80个,涉及水源工程、水旅融合、优质水产品开发、水产养殖等类目,概算总投资736亿元,成功把一泓清水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活水。

目光回到南粤大地,广东以幸福河湖建设为引领,以实现河湖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为主要目标,纵深推进河湖长制,着力推进河湖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效益加速释放,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江海区城央绿廊碧道。江门市水利局供图

江海区城央绿廊碧道。江门市水利局供图

作为广东水利大市,江门近年立足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水经济”,以“碧道+”“水美乡村+”“水库+”等模式,大力发展碧道产业带、滨水旅游、优质水产品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水新路。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江门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江门发展水经济,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注重结合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产业优化等,系统推进河湖治理,充分挖掘河湖和水资源价值。

“江门做到了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水环境持续变好,水经济项目快速发展,老百姓亲水乐水、对水生态产品的需求被充分激活。”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教授贺新春说,江门通过万里碧道、水美乡村等建设,为企业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营商环境。同时,水经济还激活了城市“夜经济”和乡村游,带动了市场消费,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如何进一步将资源禀赋为经济优势?贺新春建议江门,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水经济项目,各县(市、区)走错位发展之路,避免同质化竞争,“可结合自身水资源优势和特色,依托万里碧道大力发展城市滨水游憩商业区、依托河流湖库大力发展水域康养度假区、依托发达的河湖水系大力发展河湖游轮游艇和水上运动等。”

项目引领

全力做强侨乡特色水经济

从“就水治水”到水生态系统治理,再到“以水兴水”积极发展水经济,江门做“活”水文章的探索从未停歇。

入选全省推进全域水经济发展试点城市以来,江门围绕试点要求,迅速制定了水经济试点建设计划,明确提出,立足各县(市、区)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项目为引领积极探索推动各项水经济试点,规划建设休闲观光、水文旅文创、营地基地、生态种养殖、滨水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推动“以水养水”“以水兴水”新业态发展。

具体来看,江门各县(市、区)将重点推进九大试点项目

蓬江区西江碧道滨水经济长廊项目,依托蓬江区西江严道较高的人气优势,于沿线马拉松公园、运动公园、篁边驿站、房车营地、北海江畔等景观节点内的5宗物业开展招商,计划今年国庆节前马拉松公园、运动公园、篁边驿站节点开业营运,未来还将引入实力强劲的文旅企业,运营房车营地和北海江畔两处景观节点。

西江碧道蓬江区段马拉松公园。江门市水利局供图

西江碧道蓬江区段马拉松公园。江门市水利局供图

江海区乡村绿廊农业生态综合体项目,以乡村绿廊碧道为纽带,对沿线节点进行重塑,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对都市农业生态公园进行园区景观升级美化,优化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新会区小鸟天堂生态会客厅项目,对启超故里·小鸟天堂4A文化旅游区进行风貌提升,沿着其周边自然水系——英洲海东西支,最大化活化利用沿岸原有的滩涂、建筑、废旧码头等,打造城之美、岛之链、乡之情、生之境、农之梦五大节点。

台山海口埠—梅家大院“水上观光+陆上旅游”项目,以梅家大院影视拍摄点、海口埠海丝文化点、出洋码头为两大历史文化核心区域,串联周边旅游资源,以“碧道+生态旅游”理念拓展文旅产业,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大同河侨乡风情商业街游、艇游船观光、水上运动娱乐等,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开平推进大沙山水茶乡全域农旅发展项目,依托大沙河水库孔雀湖湿地公园、大沙碧道、天露山等资源禀赋,推进生态茶业、稻田观光、优质饮用水、水库养殖、生态种植、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发展。推进赤坎古镇—塘口“世遗风韵”休闲旅游项目,开通4公里水上游船参观线路,打造一批经典民宿,建设塘口碧道等。

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南方+杨兴乐 摄

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南方+杨兴乐 摄

鹤山推进宅梧镇“桃花驿”水文旅休闲及研学教育项目,打造集红色文化教育、休闲观光农业、水上游览、极限运动、酒店民宿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示范区,为游客提供竹筏、皮划艇等亲水运动。同时,推进青年水库“源林生态乐园”文旅项目,打造山水融合文旅新标杆。

恩平推进水资源特色产业园项目,依托恩平市水资源优势,建设770亩的大湾区水资源特色产业园,产业园布局为“朗底水景观带、锦江河生态廊道、北部产业和南部配套组团”。

“发展水经济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催生发展新动能的新途径。”江门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将重点抓好9个水经济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展水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科学系统布局水经济产业,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做大做优做强侨乡特色水经济。

南方+记者 任龙 梁洁

◎相关阅读

探路水经济,广东为何选江门?|聚焦侨都水经济(上)

碧水清流背后的“治水经”|聚焦侨都水经济(中)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