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向“新”而行!《南方日报·江门观察》聚焦海洋经济

南方+  2025-07-15 06:32

近期,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心。而“江门造”海工装备,今年以来也频频成为新闻里的“显眼包”。

5月,“养殖航母”——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新会崖门水道岸边顺利下水。6月,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拖带起锚船“RAWABI 214”顺利交付,将前往沙特投入运营。

过去几年,江门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壮大高端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积极发展滨海旅游,推动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侨乡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8%。

7月15日,《南方日报·江门观察》聚焦海洋经济,观察海洋大市江门如何抢抓机遇,补足短板,坚持向海图强,向“新”而行。

《南方日报·江门观察》AⅡ01版

南方观察|挺进深蓝,江门向“新”而行

现代化海洋牧场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台山1号”。 甄永光 摄

现代化海洋牧场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台山1号”。 甄永光 摄

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侨乡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8%。这无疑是一个亮眼的数据。近期,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心。曾面临海洋经济开发不充分短板的江门,如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向海图强,向“新”而行。海上新广东的巨轮已经启航,江门挺进深蓝的航速只会越来越快。详情>>

《南方日报·江门观察》AⅡ02版

来论|发展海洋经济,江门如何更进一步?

在刚刚过去的6月,高规格举行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江门是我省海洋大市,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向海图强,发展蓝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果。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动优旧育新、三产联动,助力广东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本期“来论”,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读。详情>>

江门航通闯入“海工重器”全球席位|挺进深蓝 江门样本

拖带起锚船“RAWABI 214”将前往沙特地区投入运营。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供图

拖带起锚船“RAWABI 214”将前往沙特地区投入运营。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供图

在沙特阿拉伯的碧海之上,一艘60米长的“钢铁巨兽”将展现中国制造的非凡实力——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下称“江门航通”)建造的拖带起锚船“RAWABI 214”于近日顺利交付,将前往沙特地区投入运营,参与当地港口建设、海上能源开发等项目。

最近几年,江门航通“风头无两”——接连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这些全球“之最”“之首”的背后,是江门航通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中的华丽蝶变。

这家曾经为生存而“跨界求生”的企业,是江门特种船舶建造的“六边形战士”,在全国乃至全球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为江门闯出一席之地。详情>>

《南方日报·江门观察》AⅡ03版

江门推行“循环包装”检验模式改革,出货效率提升20%

江门海关关员对供港次氯酸钠进行监管。

江门海关关员对供港次氯酸钠进行监管。

近日,江门海关所属外海海关采用创新的供港澳腐蚀性危险品“循环包装”检验模式,对132吨供港次氯酸钠溶液完成了属地查检作业,随后这批次氯酸钠溶液将被运往香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次氯酸钠广泛用于饮用水消毒,是提升淡水利用率的主要原辅料之一,作为高纯度食品级消毒剂,具有盐类沉淀率低、消毒效率高、品质相对稳定等特点,是港澳食品工业、居民饮用水等消毒专用剂。

江门具有短途运输与规模化生产双重优势,可实现每日稳定供应港澳,年高峰供应量占港澳市场比例达90%。“我们生产的次氯酸钠主要供港澳地区进行饮用水消毒,平均每天出口次氯酸钠约250吨。”江门市广悦电化有限公司经理刘庆卫告诉南方+记者,“在新模式下,我们装货、出货及检验安排更加灵活,出货效率较以往提升了20%。”详情>>

八成患者平均瘦身10斤,200斤上班族在江门这家医院找回自信

江门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组建了“多学科团队(MTD)”,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一站式”科学减重服务。受访者供图 

江门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组建了“多学科团队(MTD)”,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一站式”科学减重服务。受访者供图 

在江门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复诊时,38岁的文先生笑着展示手机里的对比照。曾经200斤的他,穿着宽松卫衣爬楼梯都气喘吁吁;如今,身着合身西装的他侃侃而谈,自信阳光——半年时间,他在该院“个体化综合减重方案”指导下成功减重35斤。

2024年,江门市人民医院开设“肥胖门诊”,成为“广东省肥胖糖尿病专科联盟”、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医学体重管理示范基地”。今年以来,与体重管理相关的话题频频“出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该院于今年3月将“肥胖门诊”升级为“体重管理门诊”,坚持“量体裁衣”,为患者打造“个体化、科学化、综合化”的减重方案。据介绍,该院减重门诊一年来,接诊患者300余人,超八成患者平均减重10余斤,大部分患者减重后代谢指标同步改善。详情>>

农行江门分行: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农行江门分行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企业,对接金融需求。受访者供图

农行江门分行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企业,对接金融需求。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分行(以下简称“农行江门分行”)牢牢把握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加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详情>>

《南方日报·江门观察》AⅡ04版

站在江门马拉松公园,该看到什么?不该看到什么?|南方观察

国际马拉松公园是江门精心打造的“城市会客厅”与精神风貌的展示窗口。 受访者供图

国际马拉松公园是江门精心打造的“城市会客厅”与精神风貌的展示窗口。 受访者供图

华灯初上,江门国际马拉松公园里热闹了起来。西江流淌的波光与城市璀璨的灯火交相辉映,勾勒出江门现代而灵动的“城市封面”;情侣依偎低语,孩童追逐嬉笑,跑者挥汗如雨……这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拥抱母亲河、焕发新活力的生动图景。

然而,当晨光驱散夜色,我们仍站在公园里向西眺望,景象却令人扼腕——仅一路之隔,闲置破败的旧厂房如生硬“伤疤”,楔在这幅“封面”之上。

这幅日夜交替间的强烈对比,揭开了江门城市景观形象的一大痛点。

近十年来,蓬江发展重心逐渐北移,江侨路成为城市新中轴线。其东段连接滨江大道沿线,正承载着打造“城市封面”滨水景观带、展示江门现代化都市形象的厚望。

然而,随着蓬江区城市空间框架基本成型,江侨路东段板块也步入了改革发展深水区——土地约束与空间割裂正制约着区域价值跃升与城市形象完整呈现。

破局的关键,正在于抓住当前蓬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一战略机遇,整合优化滨江空间资源,提升江门城市整体品质,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拓展新空间、释放新动能。详情>>

江门江侨路东段品质提升,能从广州样本学到什么?|他山之石

今年3月,《蓬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功入围广东省首批正式批复的整县域推进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以“产城融合提质、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南部城区将重点抓提质改造。值此契机,如何高效盘活低效用地、提升区域价值,成为江门蓬江区,尤其是承载“人居几何中心”与“城市封面”期望的江侨路东段板块的关键课题。广州万科黄埔新城项目(下称“黄埔新城”)在盘活低效用地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江门提供了借鉴。详情>

整合:梁洁

编辑 梁洁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