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患者平均瘦身10斤,200斤上班族在江门这家医院找回自信

作者 吴惠芳 2025-07-11 14:28

在江门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复诊时,38岁的文先生笑着展示手机里的对比照。曾经200斤的他,穿着宽松卫衣爬楼梯都气喘吁吁;如今,身着合身西装的他侃侃而谈,自信阳光——半年时间,他在该院“个体化综合减重方案”指导下成功减重35斤。

2024年,江门市人民医院开设“肥胖门诊”,成为“广东省肥胖糖尿病专科联盟”、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医学体重管理示范基地”。今年以来,与体重管理相关的话题频频“出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该院于今年3月将“肥胖门诊”升级为“体重管理门诊”,坚持“量体裁衣”,为患者打造“个体化、科学化、综合化”的减重方案。据介绍,该院减重门诊一年来,接诊患者300余人,超八成患者平均减重10余斤,大部分患者减重后代谢指标同步改善。

江门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组建了“多学科团队(MTD)”,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一站式”科学减重服务。受访者供图 

江门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组建了“多学科团队(MTD)”,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一站式”科学减重服务。受访者供图 

双管齐下,助你减重治病两不误

“在体重管理年的号召下,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也火了起来。”江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梁焯辉介绍,升级后的门诊由内分泌科牵头,联合营养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等专家,组建了“多学科团队(MTD)”,为不同人群提供“一站式”科学减重服务。

“一开始,我是因为糖尿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前来就诊。”文先生坦言,肥胖给他带来了很多健康隐患,生活中也有诸多不便,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欠佳。

文先生半年成功减重约35斤。受访者供图 

文先生半年成功减重约35斤。受访者供图 

“临床上,超重肥胖往往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疾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如影随形’。”江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体重管理门诊主任医师吴跃冠指出,“单纯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下降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减重,即在有效治疗和控制其基础疾病的同时,科学、稳步地减轻体重。”

如何实现“治病减肥两不误”?梁焯辉介绍,接诊时,MDT团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合并疾病及用药情况,识别减重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点。

其次是方案融合,协同增效。医院会结合饮食、运动、药物干预以及行为与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减重方案。

在减重过程中,医院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疾病控制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及药物反应。一旦发现异常或患者进入平台期,MDT团队会迅速会诊,调整方案,确保疾病治疗不受干扰,减重进程安全有效。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治疗,文先生成功减重35斤,BMI从33.5kg/m²降至27kg/m²,体脂率从35%降至22%,各项指标也恢复正常水平。

个性定制,做你科学减重的“私人管家”

与年轻力壮的文先生不同,74岁的黄伯伯因心动过速及多种基础疾病困扰,身高1.64米、体重174斤的他行动极为不便,爬一层楼要歇三次,“年初看到医院院长‘代言’的体重管理年宣传,再加上自己整天没精打采,就下定决心减肥。”

考虑到其身体状况,医生为他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生活方式管理方案”,每日20分钟的散步,结合“分餐制+精准营养补充”的饮食指导。坚持两个月后,黄伯伯成功减重14斤。“血压稳了,身体轻快了,心情也轻松了!”他表示,医生不仅每天叮嘱用药,还会指导调整食谱,全程跟踪,服务周到。

减重,科学饮食是基石,规律运动是关键支撑,行为认知调整是长期保障。  

减重,科学饮食是基石,规律运动是关键支撑,行为认知调整是长期保障。  

“我们为患者定制方案,遵循分层管理、动态调整原则。”吴跃冠介绍,针对不同人群,策略迥异:青少年减重需保障发育,避免极端限能;老年人目标宜宽松,3—6个月减重5%—10%为宜。核心就是“一人一方”,拒绝“流水线”操作。

长期主义,减肥路上给你“靠谱”指导

“瘦得越快越好”“不吃主食瘦得快”“运动后敞开吃”……网络上各种“网红”减肥法让人眼花缭乱。“迷信‘网红’减肥法很有可能导致肌肉流失、代谢受损、营养失衡等不良后果。”吴跃冠强调,减重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心和坚持。在此过程中,科学饮食是基石,规律运动是关键支撑,行为认知调整是长期保障,最终目标是帮患者养成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半年前,41岁的杨小姐踏入减重门诊,身高1.6米、体重155斤,超重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如今她已成功减重33斤。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医院而非美容机构时,她翻开就诊手册里的就诊报告,认真地说:“这里每一项数据都有严谨的医学依据,不是只盯着体重秤。我每天的饮食搭配都有科学指导,这样才不会出现反弹的情况。”

杨小姐成功减重33斤。  

杨小姐成功减重33斤。  

减重路上难免遭遇“平台期”。“多亏医生持续鼓励,帮我分析原因、调整方法,才挺过难关。”杨小姐也曾因体重停滞而沮丧想放弃。吴跃冠表示,面对平台期,团队会全面重新评估饮食运动方案,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调整药物,全力支持患者渡过难关。

同时,吴跃冠强调,科学减重不能仅仅是医生“一头热”,成功瘦身的患者往往具有一些共性,“对肥胖危害有清晰认识,有迫切减重需求;具有良好依从性,积极执行减重策略;拥有积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据介绍,该院还会通过微信“健康助手”,提供长期随访与健康指导,帮助体重的长期控制,不反弹。

梁焯辉强调,体重管理并非“与脂肪为敌”,而是“与生活达成和解”。当我们不再将减重视作一场战役,而是学会与食物、运动、情绪和平共处,健康终将如期而至。

撰文:吴惠芳

摄影:吴惠芳(除注明外)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