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发展海洋经济,江门如何更进一步?

江门来论 2025-07-15 06:32

在刚刚过去的6月,高规格举行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江门是我省海洋大市,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向海图强,发展蓝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果。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动优旧育新、三产联动,助力广东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本期“来论”,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杨永聪>>

从四个方面书写江门特色的“蓝色粮仓”新篇章

江门作为全省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海域面积达4880平方公里,坐拥全国第二大的川山群岛,有大陆岸线长、海岛数量多、滩涂面积大等海洋资源禀赋优势,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条件优越、正当其时。近年来,江门聚焦“种业+养殖”的双轮驱动模式,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蓝色粮仓”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海洋牧场也已经成为江门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长点。在渔业种业发展方面,江门渔业种业企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相关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研发,新培育出了多种高价值海水养殖品种。在海水养殖产出方面,随着新型深水网箱和智慧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江门海水养殖产量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做到了量增质优。此外,江门还积极探索“渔旅融合”新模式,通过建设海钓基地等方式将海上休闲运动与渔业养殖结合起来,初步实现了海洋文旅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执行所长 周余义>>

立足海洋经济三大优势领域,江门可积极抢占新赛道

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条件和日渐提升的区位交通优势,江门近年来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坚定发展蓝色经济,在推动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跃升转变的蓝色征程上跑出了“江门速度”、探索了“江门路径”。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江门要立足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牧场、海洋旅游三大优势领域,积极抢占新赛道,开辟新场景,探索新路径,打造更具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强“蓝色引擎”,奋力谱写建设“海上新广东”江门实践新篇章。

主持人:潘晓晨 董有逸

编辑 梁洁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