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特区”到跨境执业“首选地”|解码开放前海“自由密码”⑤

作者 张秉仁 2025-05-07 11:32

走进深圳市前海税务局办税大厅,宽敞明亮的大厅一角,港澳人士服务专窗正在受理涉税专业人士来深执业的登记备案。自2021年窗口开设以来,先后已有近百位港澳税务师完成执业登记,在前海“大展拳脚”。

这正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推动人员往来和从业自由的一个缩影。“人员便利跨境执业”是促进知识、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对片区而言,更是推动深港规则衔接和制度型开放的关键抓手。

过去十年间,从规则机制的破冰衔接,到创新生态的蓬勃生长,再到服务设施的硬核升级,前海日益成为吸引广大港澳青年、外国人士创业就业的沃土。

截至2025年4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聚集港资企业8000余家,生活就业的香港居民超1万人。

人员从业自由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自成立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便不断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打通国际和境外人才到大湾区“第一通道”,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

税率差异往往是境外人才在内地发展的最大顾虑。为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参与前海开发开放,2013年起,前海就在全国率先实施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补贴政策,对在前海工作、符合前海规划产业发展需要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前海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纳税额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15%部分,以财政补贴形式返还,打造了前海“类香港”的税收环境,引才聚才效应大幅显现。

2019年,前海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不仅将可享受补贴的个人所得项目由原来仅限定“工资薪金所得”,增加了“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项,还将“取得香港入境计划的香港居民,赴港澳定居的内地居民”等两类香港居民也纳入认定及享受补贴人才范围内。

除了税收,前海还在跨境人才准入上先行先试。2018年,前海在全国率先落地港澳居民区内地工作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允许港人在缴纳和提取住房公积金方面享受市民待遇,此前该制度已在全国实施超过24年。

对外籍人才,广东自贸区实施“绿卡”政策,制订自贸区人才积分评估标准,对达到分值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申办在华永久居留资格。

2018年9月4日,深圳公安发出首张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身份证,标志着广东省首位经积分评定的外籍技术人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案例,在片区正式落地。

同时,首位博士华人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案例也落地前海,目前通过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办理“五星卡”数量,居广东自贸区第一。

前海的发展始终与香港紧密相连,但对港澳人才而言,想要在内地执业,职业资格互认是其面临的首要难题。

以税务领域为例,早年间香港税务师想到深圳执业,必须要通过内地税法相关的专业考试。

2021年1月,前海发布《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执业管理暂行办法》,不仅取消了港澳涉税专业人士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的限制,改为执业登记,还取消了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执业天数、税务师事务所持股比例等要求。

蔡仲豪是该制度的受益者之一,2022年,他从香港北上来到前海,加入深圳首家深港联合税务师事务所,“税所在前海30多人的团队中,约五分之一是港籍。”蔡仲豪说。目前,全国首10家港澳联营税务所全部落户前海,是全国港澳联营税务所集聚数量最多的区域。

截至2025年4月,港澳专业人士便利执业已进一步扩展至港澳护士、香港药剂师,累计实现26类港澳专业人士无需参加内地职业资格考试,可直接或备案(登记)后在前海执业。

何显毅建筑工程师楼地产发展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建筑师谭国治对此亦深有感触。尽管公司很早就进入内地市场,但碍于两地建筑师制度差异,早期的业务范围并没有明显拓展。

2023年,前海发布全国首个专门针对香港工程建设领域资质资格内地认定的备案办法,在区域内推行包括“建筑师负责制”在内的工程建设模式,首批选取妈湾十单元和十九单元学校两个工程项目作为试点,吸引了105位香港工程专业人士参与,真正实现了港人港企独立承接工程项目。

“以事业留人”的同时,前海也不遗余力地“以生活留人”,在人才住房、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领域,为境外人才提供各项帮扶支持政策,助其快速融入内地生活。

金融领域,前海落地首批香港电子钱包互联互通业务,为港人量身制定多门类、多品种的跨境支付方式,全面覆盖各类生活场景,并首创个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务,为在前海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及境外人士个人解决跨境汇款核验流程繁琐、核验耗时长等问题,便利境外人士在前海工作生活。

教育领域,前海大力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集聚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为境内外人才子女提供优质国际教育服务。目前已集聚9所国际学校,占深圳市总量70%,在校学生超过5500名,其中港籍学生约2200名。

如今,蔡仲豪每周都会往返深港两地,在香港搭上跨境巴士,只要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前海,通勤十分便利。“随着税所内地业务不断扩张,我发现自己一年在前海的时间比在香港还要长,在前海生活和工作,对我而言没有任何不适感。”蔡仲豪说。

从物的流动到人的流动,从要素协同到制度衔接,十载春秋,开放前海硕果累累,创新前海生机勃勃,活力前海热情满满……当湾区浪涌与改革潮声共鸣共振,前海正以先行者的姿态远航,持续镌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璀璨航标。

策划统筹:张玮

撰文:张秉仁

海报: 文海燕

相关阅读>>>

从“通关改革”到全球贸易“门户枢纽”|解码开放前海“自由密码”①

从降低“准入限制”到全球“配置要素”|解码开放前海“自由密码”②

从金融开放“试验田”到跨境资金“自由港”|解码开放前海“自由密码”③

从大湾区组合港到国际航运枢纽|解码开放前海“自由密码”④

编辑 程德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