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的“她”守护|我的国庆日记

南方+  2025-10-08 16:02

“王警官,您笑起来真好看,像小太阳一样。”

今天,当曾经对我充满畏惧的陈某在刑满释放前,眼含热泪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心中百感交集。三年前的队列训练场上,她还是个连眼神都写满戒备的女孩,如今,她的目光里已经闪烁着对未来的期盼。

10月1日,既是举国欢庆的国庆节,也是新收监服刑人员在铁窗内度过的第一个大节。我仔细整理好警服,调整好警容,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准备开启新一批服刑人员的入监教育工作。

“全体都有,立正!”清晨七点,我发出口令,服刑人员迅速列队。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了第三排的李某身上。这个因盗窃罪入监的28岁女孩,总是下意识地佝偻着背,仿佛想要把自己藏进无形的壳里。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李某,出列!挺起你的胸膛!”我走过去,声音坚定,“在这里,你要学会的第一课,就是正视自己的人生。”

宣誓完毕,她小声地告诉我:“警官,我习惯了低头做人,连走路都不敢看人。”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服刑对她们而言,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人格重塑的开端。

上午九点,“寻找安详”新生小课堂准时开课。课堂上,我们将《弟子规》视频课程与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巧妙融合,“今天咱们聊聊‘德有伤,贻亲羞’的意思。”

作为导引师,我特意调整了语气,声音比队列训练时柔和了许多,这种转变让课堂氛围顿时轻松起来。课后,李某主动找到我:“警官,我明白了,我的犯罪不仅违背了传统道德,更触犯了法律,让父母蒙羞,也给国家带来了伤害……”

中秋佳节之际,我们还通过“亲情热线”搭建起情感桥梁,让她们在亲情感化中重拾希望。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监区里,我看到李某眼神黯淡无光,便把她带到谈话室,刚问一句“想家了?”,她的情绪瞬间崩溃:“警官,我妈病了,我却不能陪在她身边……”我递过纸巾,轻声说:“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照顾她。”她点点头,攥着纸巾的手渐渐松开。

夜幕降临时,我照例巡查监室。路过李某的床位,发现她在“改造园地”的便笺纸上写着:“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守规矩,才能走回正路。”这歪斜却坚定的字迹,如同一株在石缝中探头的嫩芽,让我看到了规矩意识在她心中悄然扎根。

这一天,我扮演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多重角色:队列训练时的严师,传统文化课堂上的引路人,个别谈话中的心灵导师……身份在变,唯有守护新生希望的初心不变。

作为监狱警察,我们注定要错过很多团圆的时刻,但我们用缺席小家团圆的遗憾,换来了迷途灵魂重返社会的希望,用节假日的坚守,守护着法治的尊严与人性的温度。这份“守护”,是我们献给祖国最深情的节日告白。

记者手记

高墙内的“摆渡人”,她们用坚守点亮迷途星光

在广州女子监狱,王雪的国庆值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藏着诸多动人的细节:队列训练时,她会手把手教服刑人员挺胸抬头;课堂上,她把生硬的道理换成家常话;谈话时,她总能精准捕捉对方的情绪,及时递上一张纸巾。

她和同事们就像高墙内的“摆渡人”,用严格的管理帮服刑人员树立规矩意识,用温情的关怀唤醒她们的良知。她们错过了与家人的中秋赏月,却用坚守帮更多人重拾对团圆的期盼。高墙之内,这群特殊的教育工作者日复一日,秉持着“教育人、挽救人”的宗旨,用法律的尺度唤醒迷茫,用温情的关怀融化坚冰。

日复一日的细节里,藏着读懂老人的“密码”|我的国庆日记

柚香飘万里,甜蜜果成“致富果”|我的国庆日记

“军营的月亮,和家里一样圆” | 我的国庆日记

用“火眼金睛”守好国门 | 我的国庆日记

在热闹的地方,“职业病”又犯了|我的国庆日记

跨越山海,一位援非医生的生命救赎|我的国庆日记

3万步的守护|我的国庆日记

编者按:国庆中秋假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外出游玩的轻松时刻。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向祖国深情告白。正值“双节”,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我的国庆日记”系列报道,讲述“守护者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过节”的。

文字:南方+记者 李乾

海报:潘洁 吴颖岚 谭唯

统筹:杜玮淦 龚春辉 祁雷

通讯员:李毅 廖媚

编辑 张鹏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