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闹钟还没响,我已经醒了。
窗外天刚泛起微光,我快速洗漱后换上警服,对着镜子整理好肩章——2017年入警至今,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到执勤一队队长,这抹藏蓝已陪我走过8年。
今年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自9月29日启动,至10月10日结束。对我和队友来说,这将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光之一。
早会上,我拿着警力部署图,将队员们分成2个接警巡逻组、2个应急处突组、4个安检巡控组和1个便衣整治组。今年国庆假期,广州南站日均发送旅客预计同比增长11%,日均到达旅客预计同比增长14.8%。如何通过扎实的举措织密站区安全防线,护航这么多旅客平安出行,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要全力以赴的任务。
9月30日上午十点,客流洪峰如期而至。候车厅里的广播声、行李箱滚轮声、孩童哭闹声交织成一片。刚在入口帮一位老人找到候车区,就看到一个小男孩独自在人群中抽泣。我赶紧上前,孩子说不清父母姓名,只记得妈妈穿红色外套。想起春运时把走失小孩扛在肩头找家人的经历,我也让这孩子坐上我的肩头,在候车区逐排排查。十分钟后,终于在检票口找到了焦急万分的孩子母亲,她紧紧拉着我的手连声道谢,那一刻,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身上,格外温暖。
巡逻到中通道时,对讲机突然响起:“一楼西门有旅客遗失贵重物品,请求支援。”我立即赶赴西门。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焦急地说:“我的双肩包找不到了,包里还有奶奶给孩子买的金手镯!”
我赶紧从警务包里递给她一张纸巾,先安抚她的情绪,然后沿着她所描述的路线,一边寻找一边询问关键信息,成功帮她想起自己曾去过一趟洗手间。果然,背包在那里找到了。送这位母亲和孩子到实名验证口处,看着她们离去的身影,我才突然察觉到饥饿,打开手机一看,已经十二点四十分了。
傍晚时分,客流稍有回落,我带着新民警小朱转到西广场——这里是拉客扰序的高发区域。我指着不远处一个频繁向旅客递卡片的男子说:“你看他,不排队不候车,专挑拎大包的旅客搭讪,这就是典型的‘黑车’拉客。”等男子再次上前揽客时,我们默契配合,顺利处置了这起警情。
最后一趟高铁检票结束时,夜色已深。我带着小朱完成全天巡逻复盘,他翻着笔记本,突然抬头说:“师父,今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处置警情、整治违法,更明白咱们的工作不是冷冰冰的执法,而是要带着温度帮旅客解决难题。”走出执勤室,晚风习习,手机步数显示已超过了3万步。
有人问,国庆在岗值守值不值?我想起那些失而复得的行李、重逢时的泪水、问路后真诚的道谢,想起8年来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帮助的每一位旅客。
南站的每一缕阳光,都见证着我们的坚守;每一步巡逻,都守护着千万家庭的团圆。所谓担当,就是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承诺,落实到白天的每一件小事里,守护好每一位旅客的回家路。
记者手记
民警一天里的“小事”,藏着温暖的国庆守护
节假日的广州南站,从清晨到深夜,人流如织的站区里,张锦锋的藏蓝身影始终穿梭在旅客中间。
一天下来,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满是打动人心的细节:把走失孩童扛在肩头时,他会下意识用手护住孩子的腰;帮旅客找遗失背包时,他先递上纸巾而非追问信息;带新民警巡逻时,他不急于说教,而是让徒弟在实践中观察、感悟。虽然车站的空调一直吹着冷风,他的警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张锦锋正是千万节假日坚守民警的缩影。在广州南站“双节”运输的首个通宵运营夜晚,南站派出所里的民警通过不间断、全区域巡逻清查,护航旅客出行安全。
他们缺席了自家的团圆饭,却守护着千万家庭的团圆路;他们的脚步丈量着站区的每一寸土地,用3万步的坚守、无数个“小事”的付出,把平安与温暖,写进了这个国庆最动人的风景里。
编者按:国庆中秋假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外出游玩的轻松时刻。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向祖国深情告白。正值“双节”,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我的国庆日记”系列报道,讲述“守护者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过”节的。
文字:南方+记者 尚黎阳
海报:吴颖岚 谭唯
统筹:杜玮淦 龚春辉 祁雷
通讯员 梁颢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