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点,白云国际机场早已一片喧闹。自航站楼棚顶悬垂而下的巨幅国旗在国外到达大厅一字排开,阳光透过后晕染出缕缕红芒,更增浓了节日的氛围。看着步履匆匆的出站人群,我也不自觉地向入境备勤室小跑起来。
【1】
这是我在边防检查岗位上度过的第7个国庆节。作为全国最主要的空港口岸之一,白云机场口岸将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迎来超40万人次的出入境客流,平均每天都有数万旅客在此入境。密集的人流,对我和同事们是个不小的考验。
到岗换好警服后,我总会对着警容镜再仔细检查一遍,要不要抻一抻衣襟、紧一紧纽扣、捋一捋腰带。站在国门前,一举一动都代表祖国形象,警容警貌丝毫不能马虎。
趁着时间还早,我又仔细翻阅了今日抵达的入境航班情况:有75架在我的班次内降落,分别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事先了解起飞地,能够大致推测入境旅客的构成,从而明确自己当日检查核查的“小攻略”,做到有的放矢。
9点整,接班后第一架入境航班即将落地,30余个入境通道提前开启,我也站到验放台前“严阵以待”。空旷的入境检查大厅,很快因旅客的集中到来而稍显拥挤,我的面前逐渐排起长队。
“Excuse me,could you help me…”核查间隙,一对年轻的俄罗斯籍情侣上前焦急询问,入境后应该在哪领取行李、没有签证怎么办等等。我耐心向他们介绍了免签政策,两人不住地道谢,还热情分享了对此次中国行的期待。看着他们离开时雀跃的背影,我的心里也升起一股暖意。
【2】
下午2点,正是一天中最困乏的时候,同时也迎来当天的入境高峰。航班一架架落下,旅客一批批涌入,几乎没有间隔,我和同事们连续站立了近两个小时。尽管小腿酸胀、双眼酸涩,但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越不能松懈。
入境检查事关国家安全,必须细之又细。摸,是我最常用的核查方式之一。一天下来,至少要过手数百本护照,虽然指纹渐渐被磨得模糊不清,时常无法解锁手机,核查精准度却越来越高。
“警官,我着急回家,能不能快些。”就在我翻看某位旅客的护照时,他却急声催促。来自手指的粗砺触感告诉我,护照上的签证被动过手脚。“你是不是涂改了签证?!”在我的追问下,他最终心虚地承认。
类似的斗智斗勇,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要求我们必须锻造出“火眼金睛”,用过硬的专业能力挫败任何非法入境的企图。毫不夸张地说,揪出伪假证件的那一刻,守护国门的荣耀感瞬间拉满。
【3】
忙碌状态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交接班前,我抓住机会坐下来,带着入职不久的同事一同复盘自己验放过的入境人员。532人,这是我的今日“战绩”。面对形形色色的旅客,我都会仔细回忆检查核查过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方法。
等忙完这些,又将迎来新一轮入境高峰。验放台前,操着不同语言的旅客蜂拥而至。他们大多都是来中国旅游,一如那对俄罗斯情侣,通关后兴冲冲地向外走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满是期待。
他们的笑也深深感染着我。回顾一天来的工作,尽管身体又累又乏,但看着一张张笑脸,听到一声声感谢,收获一个个点赞,更重要的是守好了身后的万家灯火,这些无时无刻不在给予我能量。
完成交接班,我也一并汇入入境旅客的人潮,大踏步地迈出机场。
| 记者手记
练就“十八般武艺”,只为守好那道门
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李瑞娜可谓身负“十八般武艺”:流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精准迅速的证件核查能力、细致入微的神态观察能力……这也是几乎每一位边检民警所要具备的。原因,正在于边防检查工作的复杂性。
在白云机场口岸,李瑞娜和同事们会遭遇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除了语言沟通的难度外,他们所持护照也各不相同,防伪标志更是五花八门。如何服务好旅客,同时快速精准地甄别证件真伪,难之又难。
“干这一行,就要一直保持学习状态。”李瑞娜说,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越来越多外国旅客被吸引而来;造假技术在加速迭代,伪造证件的手段也愈发高明,“只有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守好国门,让不该进的人进不来,让不该出的人出不去”。
编者按:国庆中秋假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外出游玩的轻松时刻。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向祖国深情告白。正值“双节”,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我的国庆日记”系列报道,讲述“守护者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过”节的。
文字:南方+记者 陈嵘伟
海报:吴颖岚 谭唯
统筹:杜玮淦 龚春辉 祁雷
通讯员:林圣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