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珠江潮涌,岭南风劲。
当全球产业变革的巨浪拍打时代堤岸,广州正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纬,编织一场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的宏大叙事。
创新突围,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商业航天,“广州智造”的背后是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加速度;
数智赋能,机械臂与算法共舞、物联网与AI协同,“两业融合”“两化转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聚链成势,从人工智能集群到生物医药龙头,再到现代服务业高地,广州正以链式思维重塑产业发展大格局。
从产业地图的重新绘制到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这场关乎城市能级跃升的智造突围,正在产业发展一线猛烈地进行着。
跟随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的脚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12218·广州行”系列报道,请看第四篇,“芯明眼亮”洞察风口大势。
粤芯成长的步点,几乎都精准踩在了风口上。
第一次是2018年初,大湾区在模拟芯片制造领域尚为空白。粤芯的横空出世让本土拥有了破解“制造瓶颈”的能力,集成电路自主制造由此实现从“0”到“1”突破;
第二次是当下,在DeepSeek卷起的AI浪潮遍及大江南北之际,粤芯早已布局电机驱动、传感器、电源等AI边缘领域,在机器人、手机和汽车等应用上大有可为。
从传统工业的庞大需求,到人工智能的方兴未艾,粤芯脚跨“两个时代”,见证了广州迈向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奋进步伐。
是时势风口造就了制造先锋,还是创新英雄引领了潮流奔涌?走进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线,我们看到,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新型显示,打开了洞察趋势的“新视界”;作为战略先导产业的集成电路,跃动着填空补白的“广州芯”。
在“芯明眼亮”的故事中,我们或能寻找答案。
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粤芯半导体航拍图。
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粤芯半导体航拍图。
抢滩,紧盯空白处
先进制造的魅力,在于其“致广大而尽精微”。工业门类的庞杂与细分,意味着艰巨,也暗藏了机遇。
奥松电子,全链贯通的闭环创新者。
MEMS智能传感器(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向来是国际竞争的战略性产业。然而,国内传感器单位数量虽多,但多数仅涉及研发、生产、检测等其中的一两个环节。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内首个智能传感技术概念验证中心为支点,形成“材料—设计—制造—封装—应用”全链条闭环创新体系,在MEMS传感器领域树立国产替代的标杆。
奥松电子的生产车间。
奥松电子的生产车间。
粤芯半导体,国产芯片的生态重构者。
粤芯晶圆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度,比手术室还高。运送高精度12英寸晶圆的天车飞转,经过大约200道工序、700个步骤后,广州出品的芯片被交给客户。为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目前粤芯的生产车间24小时、365天不停地生产运转。粤芯通过12英寸特色工艺产线,已助力国产芯片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粤芯晶圆厂生产区域,图为粤芯三期产线。
粤芯晶圆厂生产区域,图为粤芯三期产线。
视源股份,直击痛点的场景定义者。
重庆博雅小学,AI分析课堂视频生成“诊断报告”,帮助教师精准改进教学方法,助力该年级学业质量跃居区域前列。带来这一成果的,是广州视源股份的一块新型显示屏及其背后的希沃教学大模型。从教育大模型到智能交互平板,视源以海量场景数据为“燃料”,用AI重塑教学范式。其产品覆盖了全国80%中小学,定义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形态。
希沃课堂反馈情况。
希沃课堂反馈情况。
制造,就是把“没有”变成“有”。在供给空白处“着墨”,在场景需求端“抢滩”,广州的先进制造在行动。
验证,打造试验场
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跃”,通常聚焦于打通融资、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而在先进制造领域,从实验室到产线的“最初一公里”,往往决定了成败。
“传感器领域有个特征,一项新兴技术需要有成功的生产应用经历,才会有其他企业跟进采用。这是因为,试用需要较高时间成本,制造企业形成了路径依赖,很难去尝试新事物。”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新准介绍。
作为国内首个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MEMS IDM)企业,奥松电子打造的智能传感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则可提供从科研成果筛选、规划验证方案、概念验证评估到孵化培育的全链条服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团队研发的芯片固晶胶,正是在奥松的产线上获得了小批量应用并成功量产。
奥松电子的厂区外景图。
奥松电子的厂区外景图。
奥松的“概念验证模式”通过开放设备共享与联合研发,为中小企业与创新主体提供了低成本的创新试验场。
诸如此类的验证、中试环节,也在其他制造领域彰显价值。
“DeepSeek等大模型的爆发,导致训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交换需求会大幅增长。其核心物质支撑就是芯片。”粤芯半导体CEO陈卫说道,抢抓AI风口的同时,粤芯将在三期规划的2万平方米净化间面积基础上,同期扩建3000—5000平方米净化间,专项用于支撑大湾区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中试线安置及协同运营。
视源股份在广州开发区投资20亿元建设了智能制造基地,实现全业务链条能力构建。视源股份党委书记、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介绍,其中试生产线能够加快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转换,实现生产工艺的标准统一,构建“一地试制,全球量产”的能力,为产业链出海提供质量保障。
视源股份打造的智能制造基地。
视源股份打造的智能制造基地。
作为“出力不一定讨好”的高投入环节,验证与中试却能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可复制的范式。在广州,越来越多制造业龙头企业有意打造平台、布局链条、开放基建,让更多“实验室瑰宝”获得产业化机会。
护航,发现新天地
广州的“芯”势力与“屏”实力,为经济社会打开了新天地——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让生活场景“眼前一亮”,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则让实体经济“凝心聚魂”。
“芯明眼亮”的背后,是广州的产业生态在保驾护航。
位于增城区的新型显示龙头企业维信诺。
位于增城区的新型显示龙头企业维信诺。
群链“共舞”。例如在新型显示领域,广州推动黄埔区形成全球领先的超高清显示面板(模组)生产基地,增城区围绕超视界等项目积极布局上游电子化学品及材料专区,南沙区依托奥翼电子和文石科技布局彩色电子纸领域等,加快构建各具特色、协同联动、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创新“协奏”。当前,广州以产业专班为统领,组建集群发展办公室,打通政企学研“四重奏”。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光芯片专业园区次第落地;开源鸿蒙生态、车路云协同应用等场景轮番上演;广州通过竞争择优、“揭榜挂帅”、部省市联动或市场化等方式,持续输出高价值产品。
政策“浇灌”。广州出台了关于聚焦特色工艺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10亿元以上特色工艺半导体项目获省市叠加奖励;设计企业首轮流片补助最高500万元……真金白银润泽产业,吸引人才广聚。
增芯外景图。
增芯外景图。
2024年,广州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2065.2亿元,比增7.9%,其中乐金光电、乐金中国、超视界、华星光电、乐金广州、维信诺等6家重点企业合计产值比增21.73%;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则在粤芯、增芯、芯粤能等巨头的牵引下,实现产值262.75亿元,比增7.19%。
“芯屏器合”的广州产业生态昭示:时代之命和现实所需,具象为全链托举的系统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造中,“力出一孔”的成果突破,有赖于敢试敢投的战略定力。
更多阅读:
策划:龚晶 陈思勤
统筹:李鹏程
采写:南方+记者 李鹏程
设计:钟冠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