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创新医药“杀入”全球前列|12218·广州行

作者 刘珊 2025-03-25 12:00

开栏语

珠江潮涌,岭南风劲。

当全球产业变革的巨浪拍打时代堤岸,广州正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纬,编织一场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的宏大叙事。

创新突围,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商业航天,“广州智造”的背后是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加速度;

数智赋能,机械臂与算法共舞、物联网与AI协同,“两业融合”“两化转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聚链成势,从人工智能集群到生物医药龙头,再到现代服务业高地,广州正以链式思维重塑产业发展大格局。

从产业地图的重新绘制到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这场关乎城市能级跃升的智造突围,正在产业发展一线猛烈地进行着。

跟随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的脚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12218·广州行”系列报道,请看第二篇,创新药王“杀入”全国前列。


3月25日,“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启动建设。

这个能解码人体细胞“生命地图”的国之重器,将用数字魔法破解生老病死的终极密码。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击败了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

暗藏锋芒的广州药企康方生物在全国两会迎来高光时刻,双抗新药依沃西在抗癌战场击败国际药王,瞬间拉满了公众对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期待。

而就在几天前,A股医药板块被另一家广州药企“震”出新高——百济神州市值反超恒瑞,登顶“中国药王”宝座。

广州生物医药军团,藏不住了!

拥有6500多家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集聚12家世界500强,无论是产业规模、企业数量,还是创新能力,广州均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从依沃西一战成名,到生物岛“宇宙级”聚集,广州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蓝图,向3000亿级生物医药集群发起冲刺。

 冲顶,“药王”天团 

中国创新药,让国际巨头感到后背发凉。

康方生物——双抗赛道的“屠龙勇士”。

当国际药企还在单抗领域贴身肉搏时,四个科学家在广东的实验室里,悄悄开启了“地狱难度”的双抗研发。

就像在针尖上雕刻DNA,康方生物用自研的ACE平台,硬生生把全球首创的肿瘤双抗新药卡度尼利推上了市。

这个被称为“抗癌核弹”的爆款有多猛?上市首年即在国内卷走5.46亿销售额,直接把进口药价格砍到膝盖。

而当全球医药界还在消化这波冲击时,依沃西又以三期临床数据在《柳叶刀》上投下重锤——头对头PK全球药王“K药”,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在三期单药头对头试验中打败“K药”(帕博利珠单抗)的药物,疾病进展风险直降49%。

百济神州——登顶中国药王的“赌王”。

凭借当家产品血液肿瘤抗癌药泽布替尼一战封神——2019年成为首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自主研发抗癌新药,也是首个跻身全球前三的中国原研药。

这颗小药丸,彻底改写了中国抗癌药只进不出的尴尬历史。

在医药界,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被称为“重磅炸弹”。因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百济神州被行业称为创新药“赌王”。

2017年至2024年,百济8年间累计投入研发达700亿元,同期的营业收入总和累计约700亿元。

也就是说,收入多少,就花多少,“烧钱”力度100%,研发投入在国内上市药企中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创新天团——广州药企“首创”爆发。

麓鹏制药凭借超10个品种的研发管线,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其核心项目洛布替尼作为全球首个第四代BTK(布鲁顿氏酪氨激酶)共价兼非共价抑制剂,是目前在全球走得最快的一款产品。

你会发现广州药企的杀手锏永远在下一个赛道。这支由6500家企业组成的“复仇者联盟”,正在生物医药的每个战场复刻康方奇迹。

 成势,创新“流水线”

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创新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生物医学企业分工愈发明晰,先进的原研药更侧重研发端,制造环节在适度剥离,生物医学攻坚更加呼唤一个完备的产业体系。

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军团”作战、集聚生长。

6500多家企业里,超七成集中在广州开发区,一座以“生物岛”命名的江心岛,更是凝聚了广州生物医药界的最强“精华”,平均每年获批上市1类创新药、新增新药临床批件近百张,占广州全市90%以上,连续4年全省第一。

这条生物医药“造药流水线”的空间密码,便藏在“研发-转化-生产”的全链条布局中:

广州国际生物岛——宇宙级科研CPU。

这个形如基因链的江心岛,专攻“从0到1”的原始创新,岛上的生物医药专利数量年均增长3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里也是全国唯一同时布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际计划的“科研宇宙中心”。

广州科学城——中试黑科技熔炉。

50余家CDMO企业在此织就转化网络,让实验室数据秒变生产线蓝图,一家企业从拿到临床批件到量产,最快只需6个月。

广州知识城——超级制药母舰。

这里是扛起“中国智药”的超级工厂,康方生物2个创新制药基地18个月拔地而起,百济神州亚洲最大生物药生产基地吞吐如虹,国际巨头抢着把最前沿管线塞进这条“中国智造”流水线。

“广州黄埔有攻克医学难题的实验室,更有成就理想的星辰大海”。

在最近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短视频喊话,让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再次“出圈”。

 硬核,造药新法则 

依沃西、卡度尼利等创新药,如今正从广州开发区生物制药基地的产线走出,为全球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在企业“当家人”们看来,为创新药从无到有、从实验室到全球赛道保驾护航的,是各种有利因素的叠加。

母基金平地起惊雷。

当《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出“研发奖励+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组合拳,最高50亿元的支持额度直接改写游戏规则。麓鹏制药六年获4200万资助的“氪金模式”,正在数百家初创企业身上复刻。

审批火箭发射台。

全省首创的“1234”创新服务模式,让药品注册申报量六年暴涨3倍。全国领先的干细胞创新型企业赛莱拉创始人陈海佳感慨,当新药研发需要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源时,各级政府协调医疗机构高效联动加速审批,这种支持力度令人振奋。

人才引力场的星辰大海。

从钟南山院士的百万英才喊话,到上管老下管小的全家桶服务,广州把人才争夺战升级到降维打击。

政策的“神助攻”,让企业直呼“你只管埋头搞研发”。

未来的广州,或许会诞生下一个“全球药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座城市的“创新药力”,永远不会有“耐药性”。

策划:龚晶 陈思勤

统筹:李鹏程

采写:南方+记者 刘珊

设计:钟冠婷

链接

竞速!万亿产业酝酿“翻盘王牌”|12218·广州行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