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珠江潮涌,岭南风劲。
当全球产业变革的巨浪拍打时代堤岸,广州正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纬,编织一场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的宏大叙事。
创新突围,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商业航天,“广州智造”的背后是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加速度;
数智赋能,机械臂与算法共舞、物联网与AI协同,“两业融合”“两化转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聚链成势,从人工智能集群到生物医药龙头,再到现代服务业高地,广州正以链式思维重塑产业发展大格局。
从产业地图的重新绘制到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这场关乎城市能级跃升的智造突围,正在产业发展一线猛烈地进行着。
跟随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的脚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12218·广州行”系列报道,请看第三篇,“独角兽群”领飞低空。
生物医药红海,巨头厮杀一片;另一片新兴万亿蓝海,迎来广州“独角兽群”。
小鹏汇天建造“乐高式”飞行汽车,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飞行的自由和便捷。
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三证”(生产许可证、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齐全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
小鹏汇天、极飞科技以及已上市“毕业”的亿航智能等组成的“独角兽群”,形成了广州制霸空天的新优势。
2024年11月,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体在广州车展现场空中飞行。
2024年11月,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体在广州车展现场空中飞行。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打开了“低空经济元年”。今年年初,广州把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列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剑指万亿蓝海。
记者跟随全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行,走进由“独角兽群”领飞的天空之城。
竞速,抢先入局
在“低空之城”的竞逐路上,产业释放出来的巨大潜力,吸引产业资本扎堆涌入,产业链吸金力明显增强,各路入局者上演现实版的生死时速。
小鹏汇天,低空经济商业化解锁者。
小鹏汇天全球首创的车载自动分合机构,通过智能手机或智能钥匙一键操控,仅需要5分钟时间,就能实现把“飞机”装进汽车后备箱,及把“飞机”从汽车后备箱自动释放出来,全程无需手动操控。这套系统涉及陆行体、飞行体8大控制模块共14个作动机构,精准调节后使飞行器可以流畅地进出陆行“母舰”。
去年11月,“陆地航母”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公开载人飞行,为未来的量产和商业化铺平了道路。自去年11月首飞以来,小鹏汇天已收获近5000台订单。
亿航智能,低空经济规则探路者。
作为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三证”齐全的企业——亿航智能副总裁薛鹏向记者透露,近期亿航智能即将获得全球第一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运营合格证(OC),这意味着载人航空器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将会给行业带来样板示范作用,引导更多低空经济运营商申请运营合格证。
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极飞科技,低空经济场景提速者。
自2015年发布首款植保无人机以来,如今极飞科技的智慧农业科技产品已应用于7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占比约为30%。农业无人化设备全球作业面积达17.4亿亩次,提升作物产量1862万吨,相当于3724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
聚焦,细分深耕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的多维经济形态,蓝海群雄竞逐,想在新领域新赛道脱颖而出,“独角兽”们纷纷打造“独门绝技”,深耕细分领域,抢跑低空产业链。
“即便是60多岁的农户,用很短时间也能上手。”如何让传统农民便利地用上“高科技”?极飞科技公共事务总经理钱姝婷表示,极飞农业无人机操作简单,通过技术升级和降本推动,2015年至今,极飞农业无人机售价从20万元降至4.8万元,大部分消费者已由无人机职业飞手变成家庭农场用户。目前约七成用户是家庭农场用户。
成立17年,这家企业持续关注的是帮助农业生产者实现精准高效的水、肥、药管理,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
极飞科技超级农场帮助农业生产者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
极飞科技超级农场帮助农业生产者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
亿航智能是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三证”齐全的企业。它于2014年在广州成立,2016年在美国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纯电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提出“城市空中出租车”的新概念。十余年来,亿航智能聚焦toB端市场,在无人驾驶公共交通和景区观光等领域推动商业化落地。
与亿航智能产品主要面对运营商不同,“陆地航母”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谈及未来规划,当有记者问到,小鹏汇天是否会考虑布局低空货运等其他业务时,其创始人赵德力表示:“我们没用去思考别的多元场景,还是继续聚焦载人飞行汽车的研发制造,做好细分领域、做好自己的产品。”赵德力谦虚地表示,“我们还是小企业。”
领航,集群升空
“天空版图”争夺战中,各大城市依托技术、政策、场景优势展开激烈竞逐。制霸空天,广州有三大优势。
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珠海航展全球公开首飞。
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珠海航展全球公开首飞。
一是制造成本。包括“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在内,电子飞行器的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高度重合。目前,广州已基本形成了涵盖整车生产、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在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飞行汽车、eVTOL等低空经济产品都可以共享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红利、分摊研发成本。
二是全产业链。广州拥有从事低空经济企业4200多家,排名全国第二,在集成测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等领域先发优势明显。广州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2.9倍。
三是场景开放。抓低空经济商业化机遇,广州正推动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的建设。《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广州将建成“1+5+100”的地面起降设施,具体包括位于增城的跑道型通用机场以及珠江新城、广州南站等5个枢纽型垂直起降场,覆盖全市11个区100个常态化起降点。小鹏汇天所在地番禺区,启动飞行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广州大学城成为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
3万亿新广州,需要新的产业引擎。从传统汽车重镇迈向万亿级“智车之城”,在政策和场景的加持下加速腾空,广州竞飞“天空之城”。
策划:龚晶 陈思勤
统筹:李鹏程
采写:南方+记者 柳时强
设计:钟冠婷
链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