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下,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正成为重构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变量。
今年3月,佛山市政府成立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全市统筹、部门联动、多方协同的组织工作体系。4月,佛山又重磅发布《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推出六大行动等。
“AI+机器人”已成为佛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的重要落子。本期来论围绕这一话题,邀请行业代表以及企业负责人,围绕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生态构建等方向,探讨“AI+机器人”增长新动能,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共谋产业发展新路径。
秦磊:突破关键技术,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
如何实现从“机械臂”到“人形”的跨越,AI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关键点是通过AI,将原有的制造体系和机器人所用的机构、关节、控制系统等工艺技术的对接。人形机器人相较于传统机械臂,在结构和控制方面更为复杂,对机构的灵活性、关节的自由度以及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要求更高。
佛山现有的制造体系在生产传统机械臂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但在生产人形机器人时,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升级。在机构制造方面,需要采用更精密的加工工艺来制造人形机器人的复杂关节;在控制系统上,需要研发更先进的算法,以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多关节协调运动和灵活操作。这时候,就需要AI来赋能了。详情>>
杨林:加速实现“AI+机器人”商业价值
在未来,机器人行业的智能化趋势将愈发明显,细分行业的智能化应用落地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我们将继续强化机器人本体智能以及多模态融合技术的研发,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降低他们在细分领域落地应用的门槛,加速实现商业价值。
今年以来,佛山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AI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覆盖面广,包括场景落地、首台套激励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要在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佛山还需在垂直领域的场景落地方面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具有特色与优势的产业名片。详情>>
奚伟:机器人技术要真正落地到制造领域
美的以应用为牵引,希望把机器人技术真正落地到我们的制造领域。因此我们的机器人有着非常明确的应用场景,目前主要从工业机器人+AI、家电机器人化以及人形机器人三个赛道进行布局。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我们聚焦两大运营场景,包括智能制造以及门店的商业导览。未来技术突破之后,我们会逐步向家庭应用场景延伸,最终达成未来智能家居生态。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涉及机器人、机电、AI智能化等技术,是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美的主要是通过跨集团、跨事业部的技术专家委员会,推动全集团的技术拉通与融合;同时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如研究院等进行技术项目的落地和牵引,保证技术能够有效融合,形成人形机器人的复杂载体。详情>>
陈洪波:打造“AI+制造”深度融合产业生态
AI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嘉腾AGV机器人成为英伟达展出的典型案例,这还远不是尽头。我们与英伟达的合作探索仍在进行中,未来还将朝着精确度进一步提高,应用场景进一步泛化的方向推进,甚至能够让用户使用自然语言与机器人进行互动。
机器人产业与AI紧密相关。佛山要发展机器人产业,必须拥抱AI、吸引人才,推进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嘉腾机器人在佛山20多年,积累了500多种机型,这离不开佛山制造业的深厚基础。佛山制造业发达,AI应用市场广阔,但目前存在AI人才缺口大的情况。详情>>
何志雄:让更多机器人用上佛山“关节”
我们目前的产品涵盖了关节类和底盘类两大类,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我们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定义到零部件供应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客户快速进入机器人市场,让更多机器人用上佛山造的“关节”。详情》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大火。事实上,我们早在2016年就开始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当时,我们受到了本田阿西莫机器人的启发,希望能够做出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形机器人。然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难度远超我们的预期,尤其是在算法和成本控制方面。详情>>
黄安杰:构建“AI+机器人”产业生态
佛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具备深厚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零部件供应链。当前佛山正处于“AI+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如何因地制宜,通过创新进一步激活和提升现有的产业链优势,以更好地满足智能制造转型需求,是个难而正确的课题。
笔者认为佛山构建“AI+机器人”产业生态,关键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重视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二是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三是加强区域协同,充分利用大湾区的创新资源优势。详情>>
整理:李周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