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AI+机器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下,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正成为重构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变量。
今年3月,佛山市政府成立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全市统筹、部门联动、多方协同的组织工作体系。4月,佛山又重磅发布《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推出六大行动等。
“AI+机器人”已成为佛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的重要落子。本期来论围绕这一话题,邀请行业代表以及企业负责人,围绕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生态构建等方向,探讨“AI+机器人”增长新动能,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共谋产业发展新路径。敬请垂注。
构建“AI+机器人”产业生态
文|黄安杰
“增广智能”虽然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但我们一直秉持“技术引领市场”的理念。回顾发展历程,有三个关键节点定义了我们的市场地位。
第一个节点是2018年增广智能成立时的战略定位。当时我们就敏锐地发现,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气动执行器开始向智能电动执行器转变。我们的核心团队早在2015年就开始布局自主研发相关技术,这让我们在2018年推出产品时就确立了技术领先优势。当时电动执行器市场90%以上被国外品牌占据,我们的出现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高性能的国产化选择。
第二个节点是我们2019年自主研发的SoftForce精密力控技术。这项技术源于服务3C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客户时发现的市场痛点。传统电动执行器无法满足更高端的工业精密操作需求。基于我们在精密运动控制系统、控制算法的先进性以及自研可控的技术优势,我们开发出SoftForce精密力控技术。这是一套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先进闭环力控技术,让高刚性的工业夹爪也能像人手一样具有灵敏的力触觉,能实现精确到0.01N的力量控制精度,不仅能完成精密零件的装配,还能处理如光纤、芯片等超精密元件,同时保证工业级的稳定性和千万次使用寿命。这一创新技术至今仍是行业的标杆。
第三个突破性节点是2023年9月推出的平面磁悬浮智能输送系统。这是我们投入超过5年时间,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后的重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增广智能至今仍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家成功研发并实现量产的平面磁悬浮系统制造商,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些发展节点也铸就了增广智能的核心优势:一是具有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二是拥有从核心部件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三是积累了高端市场的实践经验。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个渐进的过程,近两年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无论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应用场景的扩展。从国家政策到产业实践,从航天航空到民用消费,可以说中国正在加速迈入AI和机器人新世代。
对增广来说,行业的蓬勃发展确实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大的增长空间。这种增长既来自半导体、精密医疗这些高端制造领域,也来自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业开始尝试智能化改造。这其实验证了我们这些年专注做核心零部件、深耕细分市场的选择是对的。
佛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具备深厚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零部件供应链。当前佛山正处于“AI+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如何因地制宜,通过创新进一步激活和提升现有的产业链优势,以更好地满足智能制造转型需求,是个难而正确的课题。
笔者认为佛山构建“AI+机器人”产业生态,关键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重视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二是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三是加强区域协同,充分利用大湾区的创新资源优势。
我们也将在佛山扎根本地、放眼全球。一方面深度融入佛山产业生态,充分利用本地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各项扶持政策,夯实生产制造中心的根基;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快速扩大技术和管理团队,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正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扩大市场规模,朝着既定目标扎实前进。
(作者系佛山市增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本期统筹:李周秦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