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再洗牌!广州11区,队形要变了?

作者 吴雨伦 2025-08-07 20:38

编者按

数据的变化,反映着状态的起伏。

广州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近日陆续发布,多项核心指标持续向好,积极因素加速累积。量的增长,根基在于质的提升。这是城市主动作为、深层变革的映照。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广州半年报系列观察,深入解码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与深层变革。本篇为第五篇《GDP再洗牌!广州11区,队形要变了?》。


广州11区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观察各区半年报,GDP总量格局整体稳定,增速榜却暗藏黑马,一场围绕“体量、动能、潜力”的梯度跃迁,正在悄然展开。

11区中,白云、海珠、南沙、花都、从化、黄埔、增城均高于广州市GDP增速,天河、荔湾、番禺、越秀增速低于全市GDP增速。白云区以5.3%的增速位列广州第一。

00:08

 GDP再洗牌!广州11区,队形要变了?

谁在C位稳盘?谁是下一个头部候选?谁是后起之秀?

当GDP不仅讲“总量”更看“结构”时,广州各区的经济表现,绘出一幅新图谱:天河、黄埔、越秀稳坐“头部三角”;白云、海珠、番禺、南沙强势冲刺,不断逼近第一梯队;花都区、增城区、荔湾区、从化区则在蓄力突围,为未来增长埋下伏笔。

这是一次“稳中谋进”的跃迁,也是一次区域分工更清晰、增长逻辑更成熟的迭代演进。广州,正在梯度跃升中重塑增长曲线。

头部领跑:谁是最强大脑?

看经济基本盘,绕不开“头部选手”。它们既是GDP体量的领跑者,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头部,凭什么领跑千亿赛道?

体量决定基础盘——天河上半年GDP以3479.60亿元“断层领先”;黄埔以2069.13亿元居第二,产业重镇实至名归;越秀则凭1734.81亿元展现老城新韧性。

引擎各有千秋——天河拼的是“高‘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990.73亿元,增长5.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分别增长7.5%、7.0%,走“以质取胜”之路;

黄埔靠“硬肌肉”,规上工业产值逼近4000亿。小鹏、粤芯领衔制造阵列,撑起广州“工业脊梁”;

越秀稳“底盘力”,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主导支撑,持续激活专业服务、文化创意、数字产业三大特色产业的引领效能,担纲“老城市新活力”。

天河是“质力”担当,黄埔是制造担当,越秀是韧性担当。它们构成广州经济的“铁三角”,是这座城市向上的底气。

谁是最强大脑?答案并非“独孤求败”,而是“三强鼎立”的格局进化。广州的“第一阵营”,比的不是谁一家独大,而是分工突围、协作进化。

三区在数字经济上互相赋能,产业链上下游配合,招商中良性竞合。这种“各扬所长”的生态,为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强不仅稳得住,更跑得快、冲得远。群峰竞秀,正是广州迈向世界一流的底气所在。

腰部竞速:谁将晋级下一个“头部”?

“头部三强”稳居塔尖,“腰部四区”则是奋力追赶的中坚梯队,上半年GDP总量均超过1000亿元。这一梯队中,总量与增速均看点颇多。

2024年,海珠、白云、番禺三区GDP实现历史性突破3000亿元大关,昭示广州的“腰部”大区正在崛起。

白云与海珠,正是腰部区中“冲刺最猛”的双子星。

白云区上半年GDP达1532.78亿元,增速高达5.3%排名全市第一;海珠区紧随其后,增速为5.1%,GDP总量也达1476.31亿元,继续稳居腰部第一梯队。“双领跑”源于政策导向、区位红利与产业升级共同作用。

白云跑得快,一方面,得益于航空枢纽经济持续升温,白云机场旅客与货邮吞吐量增长7.1%,空港配套产业加速集聚;另一方面,营利性服务业显著提升,营收同比增长19.0% ,广告业、应用软件开发表现尤为亮眼,营收同比增长90.3%、44.3%。

GDP增速已连续多月居于领先地位,海珠又凭何提速?

一方面,海珠在全市率先发展都市工业,打造“全链路数智赋能+立体化工业生态”模式,博兴新材料、苇渡微电子等15家新增都市工业型企业上半年增长45.2%;另一方面,抖音、腾讯、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带动全区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1.0%。

制造“有筋骨”、数字“有脑力”,双擎并进构建出海珠独具韧性的“进击曲线”。

番禺与南沙,则是转型力量的代表。

番禺区交出1328.11亿元GDP和2.9%增速的成绩单,在文旅、商贸、跨境方面持续发力。接待游客超2490万人次,同比增长8%。传统制造承压的同时,新消费、新服务正在重塑番禺的产业重心。

南沙区的产业体量和增长势能已接近“腰部主力”。上半年GDP为1069.12亿元,同比增长4.5%。上半年,南沙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3%。1-5月,南沙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30.40亿元,同比增长18.1%,在经济结构上实现了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

未来“腰部竞速”,比的将是持续成长力、结构稳定性与战略支撑度。谁能率先突围,谁就是“下一个头部”候选。

新兴破局:潜力梯队的变量之争

头部拉升高度、腰部撑起厚度,“潜力梯队”则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广度与弹性。花都、增城、荔湾、从化四区,体量暂时不大,但破局意图强、路径新。

花都区爆发力十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0.1%;服务业板块更是“狂飙”,规上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58.4%。花都正坚持智造立区,推动北部增长极成形起势。

作为广州“东进”战略的重要节点,2025年上半年,增城区21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3.4%,超过序时进度1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数)同比增长15.4%。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值同比增长20.2%。增城正以项目建设的确定性,支撑区域跃迁。

从“老字号”到擦亮西关“新名片”,广州老城区中“历史担当”的荔湾区,正通过更新蝶变再攀高峰。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工业技改投资大幅增长98.8%;线上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络零售额增长22.3%。

从化绿中掘金,交出GDP体量为220.22亿元、4.1%的增速答卷。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加速实现。

花都智造立区,荔湾老城更新,从化生态延展,增城“支起东部”,它们共同撑起城市的“势能包”。

从头部定盘、腰部承托,到新兴突围,广州各区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姿态各异。城市不是静态地图,而是动态结构;发展从不是齐步走,而是差异竞跑。

眼下这份“竞速图”,揭示迭代:

从单点突破到协同升级,广州不再依一区“独擎大梁”,而是更多区域共同“起势”;

从体量至上到质效并重,结构优化成为主旋律;

从资源重叠走向梯度跃迁,新空间、新动能不断显现。

区域分工更清晰、动力布局更科学的姿态,广州方能加速迈入“全域竞争、梯次进位”的新周期。下一个赛段,谁将率先提速?答案,仍在书写。

相关阅读

超1亿人的选择!广州,接住了

出海!商都的一场新远征

广州制造业的长跑突围,“拐点”来了

珠江会师,一场巨头“不谋”的集结

策划:龚晶

统筹:陈思勤 柳时强

采写:南方+记者 吴雨伦

设计:钟冠婷

剪辑:叶颖诗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