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数据的变化,反映着状态的起伏。
广州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近日陆续发布,多项核心指标持续向好,积极因素加速累积。量的增长,根基在于质的提升。这是城市主动作为、深层变革的映照。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广州半年报系列观察,深入解码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与深层变革。本篇为第四篇《珠江会师,一场巨头“不谋”的集结》。
2025年上半年,广州的产业版图上,巨头落子,铿锵有声——
抖音集团斥资12.14亿元落子琶洲,华为研发中心点亮白云湖畔,海康威视广东总部锚定大学城智慧谷构建物联中枢……
数据亮眼:1—6月,广州市新签约产业项目1872个,预计总投资4480.5亿元。其中,投资或产值/营收超十亿元项目114个。全市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占比60%。
从数字经济到低空经济,从生物医药到新型储能,全球巨头竞相“东南飞”,在珠江畔上演一场跨区域、跨赛道的“产业大会师”,这是一场不谋而合的产业集结。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产业矩阵
在珠江前航道一处不足10平方公里的江心岛,一场史诗级产业会师已然完成。
随着3月抖音集团旗下穗耕科技以12.14亿元竞得琶洲中二区地块,以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新BAT”在琶洲实现历史性集结,数字经济“巨头矩阵”巍然成型。 最新统计显示,琶洲已汇聚超100家大型总部企业,盘踞超3.6万家数字企业,奔涌着16万数字人才。
龙头企业引爆的“链式反应”加速创新裂变。上半年,抖音、腾讯、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直接拉动海珠区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1.0%。
巨头落子,不止琶洲。
天河“总部高地”扩容:新引进中交冷链全国运营总部等4个百亿级项目,美的电子商务等5个世界500强项目,中免市内免税店等5个央企项目,土巴兔、得物等5个平台经济新设法人项目。
黄埔“硬科技走廊”崛起:科赛睿生物中国总部携抗肿瘤药落地,视源股份全球总部、金发高性能复合材料基地等制造业项目接连动工。
南沙“新兴试验场”破局:领为汽车智能视觉产品大湾区总部、华望汽车(携广汽基因)、汇能晶旺芯片封测基地等相继落子。
产业生态位决定资本流向。全球企业在广州跨区域协同、跨赛道融合的集群化布局,正构建起一座多极联动的“产业星系”。
镇街跃升的“破局手筋”
巨头“磁吸”力透纸背,背后是广州在招商棋局上深谋的“妙手”与“本手”。
面对全球产业竞合,广州以集成式改革打通经脉,将镇街经济单元锻造为招商前线主战场,在基层一线激活发展新动能。
当改革力量穿透行政层级,镇街正从执行末梢跃升为攻坚先锋。
南沙以“先进制造业强镇六条”精准强链;南沙街上线企业服务数字化平台,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港湾街盘活闲置土地打造“稻香花海”,资源存量化为招商增量。
在增城,宁西街构建项目落地快速通道,让“问题清单”变“成效清单”;新塘镇推动总投资逾233亿元的1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提速,拔节生长;永宁街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按行业定制服务。
黄埔区则率先打出“赋权破壁”妙招,出台《关于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若干措施》,创新提出镇街承担区交办的重大工作任务但难以独自完成时,赋予镇街通过区网格化工作平台统筹调度职能部门的权力,着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让基层有时间、有资源、有能力更好为群众服务。
各区与基层创新同频共振,构建全域招商“动力矩阵”。荔湾区新设专职招商部门,破解资源碎片化困局;增城推行“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极速模式;花都首创“1+12+10+N”招商联动机制。
这场全域招商变革的本质,是以治理现代化重塑城市竞争力。各区、各镇街从“拼政策”升级为“造生态”,便是要想方设法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汇聚成全市上下大招商、招大商的磅礴合力。
“用行动投票”的“广州答案”
招商“新打法”培育的创新沃土,正在收获实实在在的增长信心。
“在广州,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被照顾’,而是‘被尊重’——尊重市场规律、企业需求与创新活力。”德勤中国董事会主席蒋颖道出关键。
信心,写在数据里:
去年,全国每新增7家外资企业,就有1家落户广州。今年前5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32.49亿元,增长1.5%,增速高于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16家,增长8.7%。
6月末的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成为信心的集中爆发点:新签约177个项目,涵盖24个产业领域,预计总投资额1608亿元,预计产值/营收额达3064亿元。
创新生态的韧性,在独角兽阵营尤为凸显:
胡润百富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广州以24家独角兽企业的数量稳居全球第11位,与日韩两国总和相当。
“一个国家的独角兽企业越多,代表它的创新能力越强,创业生态越完善。”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广州有独角兽成功上市并成为行业标杆,同时也有新的独角兽产生,说明广州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生态,是非常适合独角兽成长的城市。”
民营经济的跃升,标志着内生动力之变。2024年5月,《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施行。一年过去,全市民营经济主体突破350万户,新登记经营主体的数量和增速在主要城市中均排第一,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广州的招商棋局,本质是城市与企业价值的深度共振。从“新BAT”会师琶洲到各区招商“各显神通”,从外资“加仓”到民营经济“跃升”,这份“半年答卷”不仅是一组组数据的增长,更是一场关于发展动能转换的深刻实践。
广州的故事,正翻开新篇章。
更多阅读:
策划:龚晶
统筹:陈思勤 柳时强
采写:南方+记者 黄舒旻
设计:钟冠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