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用好澳门连接葡语系国家的独特优势,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协同出海”。南海区政协也将此列为今年的协商议政专题之一。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更新技术、扩大产能、布局全球,是南海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重要工作。本期来论邀请出海平台、企业负责人及政协委员,分享其参与南海企业出口葡语国家市场的实践并提出建议,敬请垂注。
简浩贤:借力“精准联系人”撬动葡语国家新蓝海
南海应紧紧抓住澳门身处多元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其作为“精准联系人”的独特定位,为企业出海提供系统支持与服务。笔者认为澳门在多个方面可为企业出海赋能,包括产品认证与人才支撑等。详情>>
李晓佳:强攻“产品适配性” 破解出海难题
企业出海,无论是产品出海、渠道出海还是资本出海,本质上都是“到别人主场做生意”。除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推进本地化运营、优化供应链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常规对策之外,最重要的是系统梳理南海与葡语国家之间的产业、产品的互补性,着重提升“适配性”。详情>>
刘伟立:出海葡语市场,选对平台是关键
出海全球,要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质量过硬才是硬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定价权和主动权。此外,企业要深入研究目标市场国家的宣传渠道与展示交易平台,持续提升“贸易数字化”能力。详情>>
陈文华:以“产业链出海”新模式服务双循环
作为助力企业出海的生产服务型平台,华文供应链集团始终坚持“中国制造,全球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持“内集采,外出海”的发展模式,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佛山这座超万亿GDP的制造业强市为基础,整合创造渠道,创造需求订单。详情>>
整理:陈雪婷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