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简浩贤:借力“精准联系人”撬动葡语国家新蓝海

佛山来论 2025-08-22 07:34

本期主题:南海的葡语系市场

今年初,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用好澳门连接葡语系国家的独特优势,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协同出海”。南海区政协也将此列为今年的协商议政专题之一。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更新技术、扩大产能、布局全球,是南海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重要工作。本期来论邀请出海平台、企业负责人及政协委员,分享其参与南海企业出口葡语国家市场的实践并提出建议,敬请垂注。


借力“精准联系人”撬动葡语国家新蓝海

文|简浩贤

中国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融、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与葡萄牙交往已有500多年历史。中国澳门与葡语国家在长期交往中建立了互信基础,并延伸到商贸领域,加上未来可在科技、金融加强合作,在担任中国与葡语国家“精准联系人”方面具备广阔空间和独特价值。

南海应紧紧抓住澳门身处多元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其作为“精准联系人”的独特定位,为企业出海提供系统支持与服务。笔者认为澳门在多个方面可为企业出海赋能。

首先是产品认证。澳门已逐步成为葡语国家产品认证的承接基地。数据显示,经澳门申办的葡语国家认证项目,已从去年的56项迅速增长至当前的200项。不仅如此,本地代办机构还可为企业提供包括法律咨询与行业标准解读在内的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跨境经营的门槛。

其次,人才是企业国际化的核心动力。作为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的创会成员,笔者长期关注人才政策与结构问题,我建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双向策略,系统建立南海与澳门之间的人才循环机制。

目前,澳门每年培养约1200名掌握中葡双语的大学毕业生,累积下来是一支数量可观、语言能力突出,以及了解国情的国际性人才队伍。他们可为南海企业出海提供金融、法务与商务支持。

未来,南海应主动与澳门特区政府人才发展委员会对接,及时掌握人才政策与流动趋势,尤其应关注双语人才的创业意愿与发展需求。其中,在澳门每年的双语毕业生中,仅澳门大学就占比40%。南海可积极邀请这些学生前来实习,与政府部门和企业互动交流,为人才引进打下基础。

今年5月,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会会长、南海区政协委员简浩贤带队,14位来自澳门的专业人才走进南海里水交流。 里宣供图

今年5月,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会会长、南海区政协委员简浩贤带队,14位来自澳门的专业人才走进南海里水交流。 里宣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高等院校也长期招收多个葡语系国家公务员或官员就读。若能主动接触、拉动联系这批学生,邀请他们多来南海参访交流,建立友谊,那么他们将成为我们未来在葡语国家的重要人脉网络和沟通桥梁。此外,澳门每年为葡语国家高级管理人员提供金融、法律、旅游等领域培训。我们可以积极与这些人员建立联系,为企业“走出去”寻求更多本土化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知己知彼能百战百胜。南海也可组织企业高管赴澳门参加葡语培训课程,除学习语言,还可以了解葡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制度、法律环境与社会偏好,为出海做准备。

总而言之,澳门不仅是中国与葡语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平台,更是企业出海的“服务港湾”和“离岸码头”,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

当然,单靠澳门特区政府或个别部门推动这一平台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商会、社团、企业以及民间机构共同参与。同时,南海政府也应加强与澳门的深度合作,发挥反向推动、资源共享的作用,才能让澳门这个“离岸码头”有更多的“船”泊岸和起航。

(作者系南海区政协委员、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会会长)

来源:南方日报

本版统筹:陈雪婷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