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枫洋一村,村干部开着三轮车载着车载喷雾器在老厝区穿梭,将药液喷洒在墙角与路面缝隙里。镇村工作人员背着装满消毒液的喷雾器,对墙面和树木花丛背面进行药物喷洒,不放过任何可能孳生蚊虫的地方。
这样的场景,最近在潮州各个区县随处可见。当地以“全域动员、专业发力、群众参与”的立体化防控模式,全面推进防蚊灭蚊、环境整治与一线支援。从政府部门力量下沉街巷攻坚,到行业协会志愿者集结守巷,再到普通市民、企业家主动“搭把手”,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筑牢“两热”防控坚实屏障。
多部门下沉
走街串巷织牢“防控网”
基孔肯雅热是如何产生的?又该怎么防控?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热是经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伊蚊幼虫是生活在清水中的,翻盆倒罐和清积水可以控制疫情。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自7月底起,潮州市便打响防蚊灭蚊攻坚战。聚焦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老旧居住区等重点场所,以“三清理”“四整治”为抓手,通过“翻缸倒瓮”清除积水,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空间,全力打通爱国卫生运动“最后一公里”。
潮州各方力量共同筑牢“两热”防控坚实屏障。湘闻供图
潮州各方力量共同筑牢“两热”防控坚实屏障。湘闻供图
8月23日至24日,潮州市火热开展爱国卫生统一大行动,市直各部门既做好本单位卫生清理,更下沉一线攻坚。在湘桥区西新街道,潮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战员们有的拿起扫帚清扫路边堆积的落叶和杂物,有的扛着消杀设备,沿着居民楼的墙角、下水道口进行喷洒。
这支由60名指战员组成的防疫突击队,从8月中旬组建起,连续几周持续下沉社区。他们分成6个10人小组,针对低洼潮湿、容易孳生蚊虫的地方,清积水、运垃圾,逐个点位治理。
潮州市疾控中心也在想办法提高防控效率。在老城区,不少住宅区的天台不好上去,人工排查隐患难度大。他们通过“无人机与网格员”的技术联动,打造“空地一体+网格化”监测模式——借助无人机高空视角与灵活机动性,划定问题区域,并反馈给网格员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该中心还联合卫生监督力量开展行动,近期已经检查46家医疗机构和重点场所,发放告知书、卫生监督意见书,对2家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确保防控要求落到实处。
志愿者集结
民间行业协会同心守街巷
在潮州这场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工作中,政府专业力量冲锋在前,众多行业协会志愿者也迅速集结。
“请大家暂时回避一下,我们正在进行消杀作业。”潮州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的队员们背着沉甸甸的药水箱,穿梭在湘桥区凤新街道花园住宅区的各幢楼宇间,细致入微地完成消杀工作。
这样的支援并非个例。据悉,在潮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的统一部署与统筹协调下,潮州广泛动员起一批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投身防控与整治一线。
在饶平县,钱东镇绿色应急志愿者协会的队员们,与潮州城区的消杀队员一样,背着药水箱深入县内各所小学校舍,为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筑起“安全屏障”;潮郡文化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们走进太平街道南门社区,挨家挨户开展工作;潮州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主动深入镇德街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行动。潮州市律师行业第二党支部的党员律师们,走街串巷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清理卫生死角……这些力量分散到各村(社区),协助清理环境、参与蚊媒防控,形成“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的局面。
潮州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蚊虫消杀。潮退宣供图
潮州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蚊虫消杀。潮退宣供图
此外,潮州市的47个“双百”社工站,特别关注低保户、特困人员、残疾人、独居老人这些群体。社工们上门给他们讲防蚊知识,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清理家里的积水,结对提供帮扶。目前,1000多名“双百”社工提供志愿服务3.2万多人次,发放近万份宣传资料和防蚊物资。
市民齐上阵
居民企业家纷纷动起来
“辛苦了!这是我送来的防疫物资,希望能为大家出一份力。”在湘桥区太平街道西荣路社区悦园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潮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谢秀华带着一批物资,为奋战“两热”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消防员送去关怀。
在潮州市,社会各界人士、普通居民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两热”防控中,你帮我助汇聚合力。
居民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的消防员送上凉茶。湘闻供图
居民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的消防员送上凉茶。湘闻供图
在西新街道振德街的环境卫生整治现场,居民李女士看着消防员顶着烈日干活,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心里很是触动。她回家熬了一大桶凉茶,装在保温桶里送到现场,递到消防员手里:“快喝点凉茶解解暑。”
“潮州好人”张国强也没闲着。他购买了一批防蚊用品和消毒物资捐给社区,还主动跟着社区党员干部一起,挨家挨户给居民送防蚊用品,提醒大家注意清理积水。
潮州市兄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锐坚,最近在上班路上总能看到各级干部、志愿者在路边清理垃圾、消杀蚊虫。他说:“看着大家都在为防控出力,我也想做点什么。”于是,他通过公益慈善机构向西新街道捐了20万元,专门用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
延伸阅读:
撰文:董志豪 许钰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