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如何“出海”?八位大咖为法科学子指点方向

2024-08-02 15:51

“出海”成企业圈热词

也是法律圈的高频词


8月1日,全国首届“涉外法治与湾区实践”青年夏令营来到第四天。

当天上午,营员们登上广电金融中心,兵分两路造访福田律所。下午,他们回到深圳大学,聆听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咖讲座。

面对涉外法律服务这一崭新业务,营员们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出发,向前辈讨教专业深造和能力拓展的方向。

从金诚同达深圳办公室看下去,福田CBD的高楼在蓝天白云下鳞次栉比。

在这片深圳最传统的律所聚集地,金诚同达精心耕耘了二十年。

从被动学习涉外法律,解决境外法律争议,到主动帮助企业走出去,主动帮助防范海外法律风险。我们要积极助力中国建设国际争议解决的主场,投身到建设国际法治高地的历史进程中。

北京金诚同达(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刘胤宏为年轻法学生坚定从事涉外法治的意义。

高级合伙人李岚将自己多年海外打官司的法宝倾囊相授。

利用“程序瑕疵”化解争议、选择合适的仲裁地点、善用和解/调解手段解决纠纷、涉外合同条款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在这些 “武林秘籍”的加持下,律所为大大小小的企业解决国际争端。

涉外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是不少营员感兴趣的问题。

合伙人贾常巍说,网络文学、游戏IP等涉外知识产权业务适合中青年律师涉足,因为年轻人更加了解其中具体侵权的方面,这也是中青年律师的优势。

全球化让世界成为地球村。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了“外贸新动能”,深圳这片有限的土地聚集了全国最多的跨境电商主体。

高级合伙人柯立坤提示营员们,目前市场上广告合规人才培养是重要的趋势。

中国企业越来越“走出去”,就像蜜雪冰城、名创优品在东南亚拥有很大的市场。

未来中国还有很多企业会全面出海,就算不进入律所,企业法务也是一个就业重点。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本土律所,盈科开枝散叶,其全球法律服务网络覆盖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92座城市。

这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布局。

“前段时间我去拜访客户,发现有八九成都要出海!”管委会副主任、涉外委主任王承恩说。

过去,企业是在中国做外国生意,现在是将产能甚至公司迁往海外。对于律师而言,“涉外”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使命。年青法律学子肩上扛着的是追随中国企业出海的大旗。

从事涉外法律服务,就要有全球化的沟通能力。

熟悉英语、普通法和仲裁体系,这三点是香港大律师、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区晓岚给营员们点出的三个buff。

律师迈向全球,少不了跟不同文化、法治背景的人打交道。保持open-minded,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知,娴熟利用各项国际规则,客户给出的挑战再难,都可以有解题思路。

做国际贸易有没有合同?

专职律师刘孝斌回顾纵横外贸十二年的历程,结合转型做律师八年积累的案例侃侃而谈。

法律运用基于对事实的理解。“你要懂行业发生了什么,才知道怎么提醒客户不要往坑里跳。他说。

在国际外贸领域,律师在事前避险比事后补救更能发挥作用。刘孝斌鼓励营员们到外贸企业实习,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和国际规则,内化成一段段活生生的行业经历。

回眸历史,深圳与涉外法治密不可分。

这天下午,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营员们的思绪从实习升学的烦恼中拉出来,走入历史的长河,重新思考法律和时代的关系。

深圳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叶海波说:“这几天大家埋头走路,现在不如抬起头来看看天空,思考过去的一切为什么会发生,未来将会如何到来。”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教授王千华从大家所处的地理位置讲起,不断向外拓展,从脚下的深圳大学、南山区、深圳市,再到香港、澳门和大湾区、珠江口,每块区域的发展历程,就像拼图一样嵌入全球化的画卷中。

劳动力、资本汇聚在深圳,近现代全球化的历史说明了这座城市为何会成为特区。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出,深圳这座城市始终开放的,而涉外法治是个绕不开的结。

在全球化2.0后期,全球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出海贸易的更高要求,深圳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产生了许多涉外法治业务的人才需求。

他希望各位法学未来栋梁们拥有“时空位置意识”,自我奋斗之余,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法治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大湾区这个舞台,需要更多青春力量的加码!

全国首届“涉外法治与湾区实践”青年夏令营》系列报道

DAY 1:开营!一群法科学子选择来深圳Citywalk!

DAY 2:为何律师选在福田执业?他们找到三个答案

DAY 3:走进前海,看看法治机构的“国际范”

DAY 5:准备五天就上场!模拟仲裁辩论赛开打

DAY 6:144小时,法科学子与深圳结下什么缘?

【撰文】李嘉耀 陈斐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