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机构也有“国际范”?一群法科青年走进前海

2024-07-31 22:30

引进来 走出去

四十余年来

深圳靠着这两条腿走路

持续创造发展奇迹

不仅实际对外投资额高居榜首

出口总额也位列大中城市第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身处全球坐标系

深圳的法治机构也要有“国际范”

让国内外商事主体提信心

为对外经贸与投资强助力


7月31日

全国首届“涉外法治与湾区实践”青年夏令营来到第三天

法科学子们“研”续精彩

他们漫游前海

接连走进涉外仲裁院和法院

听介绍、聊实操

上了一堂生动的涉外法治实践课

面朝大海开庭,是怎么样的体验?

当天上午,营员们登上国际仲裁大厦第35层,探访全球最忙碌的仲裁院——深圳国际仲裁院(SCIA)。

特区国际仲裁与营商环境展示区、立案厅、仲裁庭、仲裁员工作室、律师工作室……在导师们的引导下,营员们逐一了解深仲院的发展历史和运作机制。

仲裁案件审理过程保密、裁决结果全球执行容易,因而成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重要途径,是涉外法治的一个重要板块。

仲裁是非对抗性的,我们希望各方在事后还能握手言和。”一位导师说。

在庭审室的参观中,营员们深入了解“以和为贵”“圆满”的仲裁理念,领悟仲裁有效化解商事争议的独特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深仲院详细介绍为大学生提供的六个实习和实践机会。

1983年,深圳国际仲裁院成立,是粤港澳地区第一家仲裁机构。如今,它形成“双城两院三中心”的格局,业务量遥遥领先,去年处理案件超过12000件,争议金额高达1300亿元。

成立次年,深仲院继续开创先河,率先聘请境外仲裁员。现今1500余名仲裁员中,将近37%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审理将近500件的涉外案件。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公正、公平、和谐、有序的营商环境。一位导师说。

这趟实地考察,让营员们对仲裁流程、仲裁规则以及仲裁文化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更好理解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和实践需求,启发对于国际法律服务深度和广度的深入思考。

为什么法官判案会参照域外法律?

当天下午,营员们抵达前海法治大厦,参观设立在前海的新型法院——深圳前海法院。

“我们管辖深圳市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至今的审理案件有216件适用域外法律以及国际条约等。”一位工作人员说。

原来,前海肩负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的重任,正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

在这背景下,前海大胆向前,配备熟悉国际法治环境的法官队伍,选任港籍陪审员、聘任港澳调解员。

组建国际化的法治人才队伍只是第一步。

当前,前海法院建立完善域外法查明与适用机制,保障当事人依法自由选择“自己熟悉的法律”解决纠纷。

此外,前海法院还从诉讼规则、实体规则等方面,不断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

例如,当事人可进行港澳诉讼主体资格在线司法确认,将相关认证成本降至为零,实现“当天即办”,为跨境商事案件的审理“加速”。

域外法怎么查明?适用规则上还可以有哪些新突破?如何跨境执行送达程序?

营员们围绕深圳涉外法治改革创新的亮点接连发问。

随后,前海法院工作人员介绍涉外涉港澳台线上委托手续、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流程、多元化ADR解纷路径,全面阐述极具深圳特色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模式。

营员们还参观了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见识到庭审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电子签名板、左看右写分屏软件等高科技庭审工具。

通过与前海法院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营员们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法治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前沿理论,为后续法律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和经验。

全国首届“涉外法治与湾区实践”青年夏令营》系列报道

DAY 1:开营!一群法科学子选择来深圳Citywalk!

DAY 2为何律师选在福田执业?他们找到三个答案

DAY 4:律师如何“出海”?八位大咖指点方向

DAY 5:准备五天就上场!模拟仲裁辩论赛开打

DAY 6:144小时,法科学子与深圳结下什么缘?

【撰文】李嘉耀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