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主要因麻风杆菌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而发病。
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韶关市皮肤病医院)作为韶关市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和皮肤病专科医院,肩负着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重任。
几十年来,医院皮肤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足迹遍布每一个村镇,发现并治愈了2000余名麻风病人。
近十年,全市麻风病发病率逐年下降,韶关市麻风病每年的发病数持续保持在个位数。
在他们中间,有这样一位专家,她在传染病领域耕耘十年,她就是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麻风病防治科主任曹美娟。
为麻风休养员营造温馨家园
说起麻风病,很多人闻之色变。麻风病致残、毁容,使病人外貌变得“不人不鬼”。这些难处,让病人长久以来备受歧视。
1957年,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一处偏僻山坳,韶西医院就此成立。它专门用于收留和治疗麻风病患者,外界称之为“麻风村”。
一些患者治愈后,因种种情况无法回归家庭,便一直在麻风村里生活、养老。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了休养员。
2014年,曹美娟踏上了麻风病防治之路。十年如一日,她带领科室的同事,深入麻风村进行随访,为休养员们提供皮肤溃疡护理及畸残康复。
村里每个人都有她的电话,出现突发情况,只要给她打电话,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
有一年端午节,清晨5点多,曹美娟突然接到电话,一名60岁的麻风休养员突然不省人事。迅速了解情况后,她判断老人很有可能发生脑溢血,立即联系就近的曲江区人民医院前往救治,同时驱车赶往现场协助救治。所幸救治及时,老人并无大碍。
麻风病后,足底长期溃疡十分常见。巡诊时,曹美娟总会为老人细心清创,处理溃疡。“要坚持换药,溃疡就会慢慢好转。”曹美娟经常鼓励道。
“别人看到我都害怕,躲得远远的,曹妹热心给我换药,她真好!”老人夸赞道。
村里的老人把曹美娟叫“曹妹”,如同家人一般。“曹妹”也常常和他们聊家常,聊生活趣事,帮助他们整理物件。老村长评价她:“不嫌脏、不怕累,像亲人。”
让麻风病人和休养员得到更多人尊重
曹美娟深刻认识到,治疗麻风病人,不仅要帮助他们在身体上康复,更要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她希望通过自已和团队的力量,让麻风病人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对麻风病的认识不够,是导致人们“谈麻色变”的主要原因。于是,她带领科室的同事一起,到学校、社区、工厂、农村,通过举办义诊活动、派发宣传册和开展麻风防治有奖知识答题等形式,大力宣传。
“麻风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发现麻风病早期症状如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的斑块,要尽早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病科就诊”“通过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畸残可以把麻风病的危害降到最低”……他们将积极态度与正确做法尽最大可能传播。
同时,她还带领同事深入到新发麻风病人的疫点区开展麻风病的流调。除了检查重点人群的皮肤,还一对一教导他们如何进行皮肤自我检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恐惧及麻风病患者的偏见。
在她们的努力下,更多人关注并加入到帮助麻风病康复者的行列。
每逢大大小小的节日,除了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组织的慰问活动,乐善义工会及大学生工作营等社会组织也会到村里进行慰问,和麻风休养员们表演节目,让寂静的麻风村热闹非凡。
近年来,在以曹美娟为代表的皮防人不懈努力下,麻风村的生活环境和休养员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并因此荣获了“全国先进麻风村”称号,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也屡次荣获“广东省麻风病防治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我希望能继续推动韶关皮肤麻风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危害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曹美娟说。
往期链接:
开栏语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务工作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为推动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韶关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韶关记者站,持续推出“韶关仁医”系列报道。
一组组报道将致敬韶关医者仁心,展现医生可爱可亲的生动形象。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梁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