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纪念中学优秀学子张耘恺谈“规范性”学习法
“高中阶段,每一次考试的进步都会让我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一步,现在终于如愿以偿!”近日,中山纪念中学优秀学子张耘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清华大学。南方+记者了解到,即使在优秀学子如云的中山纪念中学,张耘恺的高考成绩也是相当亮眼。不少同学都想知道,这名理科优秀考生到底有何学习秘籍?7月6日,记者采访了张耘恺,请他总结分享学习经验。
中山纪念中学优秀学子张耘恺。
中山纪念中学优秀学子张耘恺。
南方+:你理想的院校及专业是什么?为什么想选这些专业?
张耘恺:我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比较感兴趣。他们都是新工科的代表,既与高速发展、注重创新的时代需求相契合,又具有学科深度,能体现个人能力,在就业方面具有优势。
在综合考虑薪资待遇、发展潜力、个人特点等因素后,我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科学与技术专业。
南方+:在你眼中,高考是在考什么?
张耘恺:在我眼中,高考是在考两部分的素质,一是考学习的基本功,考察你对各个科目知识的理解、记忆与灵活运用,这需要做好背诵、辨析、搭建知识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已学内容做二次创作。二是考心态,需要具备成熟稳重的心理,压力之下仍能处变不惊,从容不迫,才能在高考中展现最高水平。
南方+:语数外三门主课,是得分的重点。在这三门课程上,你分别有怎样的学习心得?
张耘恺:语文和英语都是持久战,讲究细水长流,水到渠成。语文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找到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在复习时可以按照试卷的构成板块,按一定的顺序逐个击破。每一个板块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也离不开“知识储备—答题技巧”这个思路。以文言文和语用两个板块为例,文言文应当首先从背熟的120个实词入手,这是一切的基础,再了解各类特殊句式、文化常识,最后从题目的角度找到各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利用所学知识反复训练,做到得心应手。
英语是我个人最喜爱也最擅长的学科。不可否认,兴趣对我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让我更愿意花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学习英语,单词和语法两个部分都不可忽视。单词量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不管是通过背单词书还是养成查词典的习惯,我们都必须用庞大的词汇量作为英语学习的支撑。当我们拥有顺畅阅读,充分理解所有语篇的能力后,才有可能使用做题的技巧。语法则是需要自己的钻研与探索。在此过程中,搭建一个完备的语法体系至关重要。从句式到时态,从虚拟语气到独立主格,英语语法是具体的、严谨的知识,掌握这些后才能实现对一门语言从理解到运用的融会贯通。
高三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规范性比很多人想象的重要。思路的规范性决定了做题的速度,答题的规范性决定了得分的多少,很多时候因不够快捷而被忽视的“通法通解”往往是考场上最容易拿分的、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有些投机取巧的方法虽然在解决难题上更胜一筹,但是在提高总分上却不如通法通解来得稳当。也是凭借着对“规范性原则”的贯彻,我能攻克数学这个相对薄弱的学科,取得好成绩。
南方+: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你是如何做好总结和复盘的?
张耘恺:每次考试后,我会第一时间对好答案,拿着错题重新思考,尝试解决。如果做出来了,我就要反思是哪一步阻碍了考场上的自己,是遗漏知识点?计算错误?思路错误?如果没有做出来,就要认真地钻研答案,抄写过程,或者听老师上课的讲解,并做好预案,思考下次遇到类似“无从下手”的题目该怎么办。
分数排名公布之后,我会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根据每个科目的进退和总分的进退,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发现不足之处后,我会调整学习方法,查漏补缺,并积极向更优秀的同学学习。
南方+:你如何“榨干”错题的价值,让它成为学习的“养分”?
张耘恺:坦白而言,我并不习惯使用错题本。比起花大量的时间整理错题(裁剪、粘贴、抄写都耗费时间),最后在临考前反复阅读,我更喜欢遇到错题就当场把它“吃透”,吃一堑长一智,让错题变成以后战胜同类题目的法宝。当然,对于特别复杂、过程特别难以理解的题目我也会抄写在错题本上,反复阅读,梳理清楚答题的思路。
南方+:高中的学习是很紧张的,你是如何做好时间管理,稳定学习节奏、保证学习效率的?
张耘恺:高中的学习生活固然紧张,但比起给自己安排紧凑的日程表,我更愿意先找到自己在某一阶段最需要做的事:先优化密密麻麻的行程,再选择最重要、最有用的完成。比如说在高三下学期几次考试都因数学物理拖后腿失利后,我深知补齐短板的重要性,于是我每天利用课间完成语文英语作业,空出晚修的时间来学习数学物理,而副科暂时先放在一边,或者保持最低强度的题目训练,以减少压力,为重要的科目腾出学习时间。
南方+:大考前,你会焦虑吗?你的父母在你的学习上是否要求很严格,或者期待很高?
张耘恺:其实每到大考前,焦虑反而会减轻不少,因为我一直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会觉得失败只是暂时的,而考试给了我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不应该恐惧它,逃避它,而应该去抓住这为数不多的机会。
我的家庭教育模式都是引导和鼓励为主,父母不会逼我完成我无法完成的目标,他们只是鼓励我说:“我知道你的能力很强,我知道你还有很多没有开发出来的潜力,你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我在内心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比我之前更好。
同时,我的父母也会时时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或者是各大高校的这些招生的风向变化,给我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帮我把这些信息整理好,并且与我一起探讨当下就业市场的风向或者高校招生专业的变化,让我能够在对自身的学习有把握的同时,对整个升学的方向也有一定的把握。
南方+:回顾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你最想对母校、老师、学弟学妹们说什么?
张耘恺:我想对母校说,我无比荣幸能来到纪中接受教育,这里美丽的校园环境赋予了我每一天的好心情,这里的湖光山色、红墙绿瓦将成为我记忆中永远不褪色的青春画面。“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校训也将成为指引我人生奋斗之路的明灯。
对老师,除了感谢还是感谢,在三年高中生活里,老师们教授给我知识,也引导我成长,他们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不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努力,和大家相处都像亲密无间的朋友一样。
对学弟学妹们,我衷心祝贺你们能够来到“全国最美中学”学习,这里将滋养你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期待着你们发光发热,以一名“纪中人”的身份走向更大舞台,一起加油!
延伸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摄影/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