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余义:立足海洋经济三大优势领域,江门可积极抢占新赛道

江门来论 2025-07-15 06:31

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条件和日渐提升的区位交通优势,江门近年来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坚定发展蓝色经济,在推动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跃升转变的蓝色征程上跑出了“江门速度”、探索了“江门路径”。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江门要立足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牧场、海洋旅游三大优势领域,积极抢占新赛道,开辟新场景,探索新路径,打造更具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强“蓝色引擎”,奋力谱写建设“海上新广东”江门实践新篇章。

全方位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扩容升级。抓住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变革发展新机遇,加强陆海资源统筹,加强龙头企业招引和技术创新,加快推动前沿核心领域产品矩阵扩容提质,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升级版。

一是加快推动“海洋新能源+装备”协调发展。当前,我国以海上风电为主导的本轮海洋能源革命的上半场已逐渐接近尾声,下半场,海水制氢(氨、甲醇)及“海洋能源+”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有望带来一轮海洋新能源开发及应用装备产业的大爆发。为此,江门需提前布局,一方面,支持南洋船舶、江门航通等龙头企业研发双燃料动力船、电动休闲船舶等绿色智能船舶,提升“江门造”船舶在全球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大海水制氢(氨、甲醇)“开发—转化—储存—输送—应用”全链条装备、“海洋能源+”融合装备以及“零碳”海上浮动设施等新型产品领域的研发制造,抢占新赛道,拓展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新空间。

二是深入布局新型海洋智能装备产品矩阵。重点面向深远海油气资源、矿产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深化与深圳的“研发+制造”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水下机器人、智能无人船、无人艇、智能两栖低空飞行器、深海智能探测装备及捕捞系统等新型海洋智能装备,打造“深圳技术+江门制造+全球应用”的产业闭环。

全链条打造“海洋牧场+”产业集群。立足江门种苗培育、海洋牧场、水产加工、海工装备等产业发展基础优势,以海洋牧场为纽带,强化政策、企业、技术、资源等全方位统筹,系统推动“蓝色芯片+智能养殖装备+海洋牧场+水产加工+金融服务”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相互嵌入、彼此赋能的“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激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效应,提升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一是全力提升“蓝色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实施“蓝色芯片振兴计划”,支持丰泫农业、联一水产、台山海洋发展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强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加强鮸鱼、海鲈鱼、三倍体香港牡蛎等适合江门海域网箱养殖的高价值品种种苗的培育。同时,依托江门种业发展联盟,建立完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推动种苗企业与海洋牧场形成“定制化”种苗供应模式。

二是积极推动智能养殖装备迭代升级。以新会银洲湖、台山广海湾为核心,建设智能海洋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深远海养殖工船、重力式深水网箱、水下监测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支持江门航通、威立雅等企业扩大“湾区伶仃”号等超级养殖平台产能,推动年产5000吨级养殖工船量产。深化与深圳海斯比集团合作,积极开发“浮岛+”综合养殖系统,实现“养殖—加工—旅游”多功能集成。

三是探索打造海洋牧场新范式。坚持集约节约用海,积极探索推广“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牧场+海洋旅游”的海洋牧场综合体发展模式,推动多功能融合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同步推动“海洋牧场+渔业碳汇”试点,探索利用碳交易收益反哺牧场建设新机制。

四是深入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结合预制菜“新风口”,依托江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力发展“养殖—加工—速冻—配送”一体化的预制菜产业,推动脆肉罗非鱼、金鲳鱼等产品标准化生产。五是完善全过程金融服务。围绕“种苗—装备—养殖—加工”全链条,建立全过程数据共享平台,探索打造“数据+金融”新模式,推动金融更好赋能海洋牧场全过程产业链发展。

全场景构建滨海旅游发展新格局。今年3月,广东省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若干措施》,提出“高水平建设滨海旅游经济带,加强‘海洋—海岛—海岸’与跨海岛立体开发,大力发展跨海岛旅游,推动邮轮、游艇、帆船、潜游、海钓等高端滨海旅游项目发展”,“打造一批‘跳岛游’、湾区海上‘一程多站’旅游线路”,为全省滨海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

江门应充分海洋资源优势,创新场景打造和产品设计,高水平构建“海洋+海岛+海岸”滨海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旅游新高地。

一是高品质打造滨海旅游休闲带。发挥江门岸线资源优势,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核心,串联崖门渔港、广海湾,统筹打造高品质滨海旅游带。加快台山北陡泉林黄金海岸等头部滨海旅游项目建设,与那琴半岛地质公园形成“山海呼应”的旅游产品集群,提升江门滨海旅游吸引力。

二是高水平推动海岛旅游开发。以川山群岛为重点,按照“一岛一特色”理念,高水平推动上川岛、下川岛、茫洲岛等海岛旅游开发,创新打造漂浮酒店、水下餐厅、海上运动、水上表演、空中观光等全场景旅游新产品。同步完善海岛基础设施,升级岛上旅游集散中心,推广“岛上租车+环岛骑行”交通模式,提升游客出行便利性。

三是共建共享“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通江门与深圳、香港、珠海万山群岛的海上巴士旅游专线、游艇航线和低空航线,有序串联海岸、海岛旅游节点,共同打造“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客源市场共享。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执行所长]

编辑 梁洁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