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南方日报推出评论文章《总书记为何强调“广东要和自己比”?》,引发用户强烈反响。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第一省会,广州同样需要这种战略定力。
前三季度,广州GDP增速4.1%,虽追平全省增速,但仍低于全国水平,在城市竞争中面临诸多质疑(延伸阅读:广州“三季报”出炉!GDP增速4.1%里,透露5大信号)。面对这种情况,广州该如何理解“和自己比”的深意?
广州也有“比”的烦恼
对于广东被比较的烦恼,广州深有体会。
近年来,“广州要跌出一线城市”的杂音不绝于耳。前三季度,广州GDP增速4.1%,仍低于全国水平。若只看增速数字,便容易忽略广州城市发展的全貌。
回顾广州近两年的经济走势,可谓一波三折:
2023年广州GDP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当年重回“经济第四城”的坐席,一度高光。随后形势发生变化。
2024年:一季度增速3.6% → 上半年2.5% → 前三季度2.0% → 全年2.1%;
2025年:一季度3.0% → 上半年3.8% → 前三季度4.1%。
一条清晰的“U形”反弹曲线,勾勒出广州经济向好的态势。
“和自己比”,不是回避竞争,而是拒绝被短期数据绑架,聚焦长远发展的内在逻辑。
城市竞争,大有可比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与文明的重要标志,有其特殊性。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国家结构形式中居于重要位置,在社会发展中具有辐射带动的特殊功能,在民生改善中发挥着引领示范的突出作用。
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广州城镇化率高达87.24%(2024年,广州市统计局数据)。不仅城镇化率高,广州的城市发展也快于、早于不少城市,早在2000年时,其城镇化率已达83.79%(广东省统计局数据)。
这种高度城镇化背后,是城市发展的特殊使命,也是比较的前提和逻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将代表国家参与新经济全球化的顶尖城市竞合。作为全国综合性门户,这里是中国连接世界的交通门户,是中国买卖全球的商贸门户,也是世界看中国的文化及交往窗口。
广州建城2200余年,服务人口2400万,是典型的超大城市、老城市,在城市治理实践中极具代表性。既是国家三大医疗中心之一,也以168万在校大学生数量蝉联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最多的城市”。这是基本盘,蕴含着城市向上信任信心,更承载着群众沉甸甸的民生期待。
好汉要提当年勇
广州和自己比,不怕提历史底蕴。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当下的广州就是历史广州的延伸。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文体展演环节的第一章《同根同源》以“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回望文明时空,以“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纵览奋斗征程,以“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咏叹改革开放的时代史诗。这是广州的历史,也回应当下广州的任务。
从“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到“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从《南沙方案》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党和国家赋予广州重要的战略定位与时代使命。
千年广州、枢纽之城在当下有另一种表达。
如今,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白云机场成为中国民航史上首个拥有五条商用跑道的机场;
广州东环城际(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铁路于十五运会前开通运营,大湾区城际铁路实现从“线型布局”向“网络运营”的飞跃;
“十四五”期间,广州在全球城市格局中实现“升舱”——GaWC《世界城市名册2024》中,广州从Alpha-级跃升至Alpha级,排名全球第22位。
这些事实表明,广州的“和自己比”,是在历史纵深中找准方位,让千年商都的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成功奉上了一场兼具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与湾区魅力的体育艺术盛宴,让广州的城市风貌与文化根脉深深扎根在每个参与者心中。
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更直言广州这座城市无与伦比。“这场开幕式真的太精彩了,将文化、科技、体育和美完美融合,令人叹为观止,真实地概括我们迄今为止在这里所经历的一切。这座城市无与伦比,能来到这里真的很棒。”考文垂说。
要敢于拿弱项比
敢于拿弱项比,才是真正的“和自己比”。
曾被诟病的民营经济、明星企业,如今正实现突破:
视源股份董事王毅然亮相民营企业座谈会;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站上两会“代表通道”;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在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言。
在自动驾驶领域,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同日赴港上市,文远知行成为港股Robotaxi第一股,也是全球首家在“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小马智行成为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IPO,小鹏宣布布局Robotaxi。
广东民营企业100强里,广州22家上榜企业横跨多个赛道,海大集团、唯品会、网易、希音四大千亿级企业分属完全不同赛道。
旧改是广州的一块硬骨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广州城中村改造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一年。全市272条城中村纳入旧改台账,新中轴线(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片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个市级重点片区改造正加速推进。
紧跟国家城市更新窗口期红利,广州成为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试点城市。锚定着“一年开局、三年攻坚、五年见效”的艰巨目标,广州启动了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截至目前,该轮52个改造项目全部开工,花都区集群街、越秀区小石集、海珠区得胜岗、荔湾区白鹤洞的原拆原建项目着力改善民生时,城中村改造的分类处置也在有序执行。
这些弱项、创新项、痛点项的突破,正是检验“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标尺。
和自己比与和别人比并不冲突
全运会开幕式上,醒狮与VR共舞、英歌舞与全息投影和鸣,技术团队通过光影投影和AR技术营造出9条活灵活现的“龙舟”,英歌舞队员也“变身”龙舟队形,以昂扬舞姿绘就中华民族乘风破浪、百舸争流的激情画卷,展现着“比”的激情。
当下的比拼,比的是高质量发展。比的不是一城一事之得失,而是区域协调的竞争力。
不久前,“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细察榜单,前三名分别为深圳—香港—广州、东京—横滨、圣何塞—旧金山(硅谷)。这些全球顶尖创新区域的共同特征,都不是单一城市的孤军奋战,而是城市群的协同作战。大湾区港口群、机场群的涌现,更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大湾区布局了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十五运会圣火“源火”,是来自南海1552米水深的可燃冰。这团火焰不仅是广州科技实力与大湾区海洋气质的集中展示,更是大湾区创新集群区域合作的成果。
今年7月,时隔十年再度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列入七项重点任务中。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城市工作作出顶层设计。
这些政策信号表明,中国城镇化正在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从单一城市的规模扩张转向城市群的功能优化。
未来的竞争,是“群”的竞争。广州在“和自己比”的过程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不为一时数据所困;又要勇于自我革新,在弱项上寻求突破;更要在区域协同中提升竞争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彰显广州担当。
广州要在这种比拼中,保持好气势、保持好态势、维护好形势。提住“一口气”,再上“一股势”。
这,才是“和自己比”的真正要义。广州,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延伸阅读】
策划:龚晶
统筹:陈思勤
文字:柳时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