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广州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广州经济运行情况。详情>>>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3265.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9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564.37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7503.34亿元,增长4.6%。
这个数字,不仅让广州GDP增速自2024年以来首次重回“4字头”,更意味着广州追平了广东省前三季度4.1%的整体增速。详情>>>
从外贸的“压舱石”,到战新产业的“加速跑”,再到金融业的“意外崛起”,广州经济的韧性,源于其不断进化的产业格局。
在十五运开幕前的期待里,广州用一份扎实的经济“三季报”证明:这座千年商都,正以“4.1%”为新起点,不仅是为自己正名,更是为广东“挑大梁”。详情>>>
从年初到年尾,广州企业在国家重要经济会议上的存在感持续攀升。他们频频亮相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对优质市场主体价值的看重。这不仅是对企业实力的认可,更折射出城市与产业在中国高质量发展坐标中的新方位。
如今,当人们讨论广州经济时,话题已从“有没有明星企业”变为“下一个出圈的会是谁”。这种转变本身就是广州企业争气的最好证明,也是广州经济最具价值的未来。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外贸进出口9236.8亿元,同比增长12.5%。“新三样”出口爆发式增长,跨境电商上半年撑起全省近两成的外贸增量,广州正在外贸赛道上全速狂飙!
广州外贸的底气,来自“机器人”与“供应链”的双重护体,来自“线下展”与“线上播”的双轨并行,更来自“政策礼包”与“枢纽满贯”的王炸组合。当全球贸易格局仍在重构,广州为中国外贸探路:主动破局者,终成开局人;敢于出海者,自有定盘星。
8月中旬,广州的市场主体总量正式突破400万户,强势杀入全国前三。按照广州1897万常住人口计,相当于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这里的“老板”,不只是写字楼里的企业CEO,更是遍布全城的咖啡馆主理人、潮牌店主、工作室创始人、个体工商户……他们是这座城市最蓬勃的经济毛细血管。
广州不仅在生产老板,更在系统性地吸引“高质量创业者”。技术更强、生态更密、价值更高——这些新锐力量背后的“老板”,是广州经济真正的底气。
一纸房票,正在中国一线城市广州掀起阵阵波澜。如今,房票不再只是拆迁户的安置补偿凭证,而是进化成可以跨区流通、跨品类兑换的“硬通货”,悄然改变着城市的更新逻辑与楼市格局。
从局限于特定区域的安置工具,到横扫楼市的“硬通货”,再到融入城市资源运营的“通用凭证”,它不再仅仅是拆迁的补偿,更成为一种精妙的调控工具。广州期待通过不断的政策创新,通过房票在土地、楼市、财政与产业之间,编织起一张流动的、共赢的网。
广州越来越年轻了。春招的火热还没走远,秋招的大幕上月又隆重拉开,广州不断刷新赴外招聘的“最高规格”。随着演艺、游戏等新兴消费业态层出不穷,与即将到来的全运会共同掀起一座城的青春风暴。
“北上广”,这个超越地理概念的名词,曾代表着年轻人对更广阔世界、更前沿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演艺之城、游戏之城等的新兴竞争日趋激烈。年轻态、潮流感带来的创新矢量,仍将靶心锁定广州。不断被看见、被吸引的城市魅力,让人感叹:“这依旧很北上广!”
整理:黄舒旻
设计:招凤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