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汕头市召开“强产业、优环境、促协调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分论坛,邀请智库专家、区(县)和镇(街道)代表、有关工作专班和企业、高校代表发言,共话发展、共谋未来,为全市“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营造更加浓厚氛围,激发更多工作热情。
这次分论坛,既是亮思路晒方法,也是提愿景比决心。迎来“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汕头如何进一步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从与会代表的交流讲话中,可看出汕头新一年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汕头分论坛上,与会代表纷纷交流发言。南方+ 黄嘉锋 拍摄
汕头分论坛上,与会代表纷纷交流发言。南方+ 黄嘉锋 拍摄
强化县城镇街“造血”能力
广东创新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就汕头而言,其着力点放在壮大县域镇域经济上,重点强化县城、镇街“造血”能力。
“我们将继续发挥市县域经济专班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强化园区平台建设、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等领域清单化推进工作落细落实,与区(县)上下联动,加快推进典型区培育。”汕头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捷锋透露,市县域经济专班将全力推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持续增强县域产业承载能力,争取2025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达35个。同时强化市、区联动招商,力争2025年组织各区(县)结合“百千万工程”主题举办不少于40场招商交流活动。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汕头各区县聚焦特色化发展县域经济,立足资源禀赋实施“一县一策”,全面提升聚人、聚商、聚产能力。
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区,濠江区着重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主导产业做强成势。濠江区委副书记、副区长陈文恩指出,濠江区将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主导产业,加快“四个一体化”、风电职业培训中心、六自由度实验平台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关键项目投产,协同加快海上风电产业园、海工装备产业园、广澳港三期、风电母港等重大平台建设,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海上风电创新要素集聚,促进海上风电产业向深远海和国际市场拓展。
潮阳区则紧紧围绕打造传统产业创新示范区、县域经济典型区的目标定位,狠抓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大力构建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潮阳区委副书记陈芝表示,潮阳区将做强做优纺织服装、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万亩千亿”产业格局;推进园区建设、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为县域产业发展赋能增力;统筹谋划产业与城市功能布局,形成以县域优势产业集群为引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产业多元化、产加销贯通、三产融合的现代县域产业体系。
镇域经济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县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汕头将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经济强镇。
龙腾街道是龙湖区经济发展主阵地,近年来借助总部经济辐射效应,推动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吸引各行业重点企业集聚落户,以商招商构建良好经济生态,全力打造多元业态融合的“珠港总部商圈”。龙腾街道党工委书记刘锐沛表示,将依托龙湖区与华侨试验区“双区联动”优势,乘势而上高标准建设辐射粤东、面向全国的“时代广场—珠港新城”商圈。
地处潮南区中部的两英镇,是百年圩镇和汕头市人口最多的建制镇,拥有中国针织名镇以及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中心镇试点镇等10块金字招牌。两英镇党委书记吴泽伟表示,两英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耕建设龙岭、风华、高美三大工业片区,靶向发力、精准招商,引进项目37个,总投资42.5亿元,全部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6亿元、年税收超1.3亿元。接下来,两英镇将深入开展“园区发展提速年”,力争在2025年推动共建帮扶“见成效”。
提升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汕头精心选树两批10个镇入选省典型镇,推动完成“十个一”项目建设及“六乱”整治,推动莲下镇、两英镇入选省以小城市标准建设中心镇三年行动计划试点,落实全部乡镇完成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共谋划城镇建设项目471个,不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更新步入快车道,逐步把城乡发展短板转化为发展潜力板。如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64个,累计惠及居民18万多户,共完成412个小区的供水提压改造、502个小区的排水改造、514个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510个小区的道路修缮,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等2.13万平方米,通过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考核;推动《汕头经济特区潮汕传统民居保护条例》出台,全市完成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街道长度37公里,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约2.2万户。
新一年,汕头市城镇建设专班将聚焦提升乡镇“五力”,即提升典型镇的引领力、提升中心镇的支撑力、提升圩镇建设的驱动力、提升农房风貌的管控力、提升企业参与的协同力,推动城乡扩容提质协调发展,持续强化城镇联城带村作用。
汕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斌表示,市城镇建设专班将紧紧围绕典型镇培育的33项基础指标、8项特色指标,系统梳理优化现有项目库,统筹用好各类政策、资金、资源,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因地制宜、补短强基、提质升级,切实推动10个省级典型镇培育取得明显进展,串点连线成片,引领带动全市乡镇建设。做好第三批省典型镇的申报准备工作,拟推荐6个以上基础条件较好的镇申报第三批省典型镇。
高质量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汕头坚持高质量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一年,汕头市乡村振兴专班各成员单位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健全政策体系,在现代农业、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全市农林牧渔年产值达273亿元,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取得了“零”的突破,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6•30”活动认捐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距离上级的目标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尤其是存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动力还不够足,集聚效应还不够突出等短板问题。”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吴俊斌表示,新一年,市乡村振兴专班将聚焦省委“百千万工程”,围绕做强富民乡村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任务。
其一,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汕头粮蔬、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把传统种养业、绿色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与专业镇、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其二,培育动能,发掘潜力。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产业振兴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加快推进省级“补改投”试点项目落地,推动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区、云澳渔港综合服务区、生态养殖围栏综合体建设。今年计划新增50个以上深水网箱。
其三,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注重系统集成,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探索“农村职业经理人”“强村公司”“资产参股”等多种路径模式,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今年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5万元。
南方+记者 黄嘉锋 杨立轩 蔡沚彦
相关链接
开年“会”观察①|从会展经济到跨境出海,“工商并举”如何引领汕头向上?
开年“会”观察③|乘着“百千万”东风,人居环境如何美化靓化?
开年“会”观察④|高质量发展,县域当何为?特色产业点亮经济发展
开年“会”观察⑥|向“千亿产业”进发,澄海玩具如何抢滩人工智能“新蓝海”?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