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七百年“修”壁画,旁观者变参与者,时长共1分50秒)
穿越七百年“修”壁画,旁观者变参与者
戴上VR眼镜,化身文物修复师,拿起压力感应笔,在VR空间中跟着画师画山西永乐宫《朝元图》中缺失壁画……这是广州凡拓数创“幻游永乐”中的一个互动场景。
“依托前沿3D建模与数字交互技术,我们打造的国内首个壁画艺术主题VR沉浸剧场‘幻游永乐’,成为了一场‘可游、可触、可创’的国潮文化盛宴。”凡拓数创副总裁王筠介绍,它不仅将VR场景与文物数据库相结合,让深奥的建筑、绘画技法转化为直观体验,让传统技艺在科技赋能中重焕新生。
今年年初,国家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就展出了这项技术,突破壁画和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展示的局限,最大限度保留和展示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原真性。在本次文博会上,凡拓数创将把这个互动场景也搬到深圳。
位于山西运城的永乐宫,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元代官式建筑群,其建筑鬼斧神工,壁画素有“东方画廊”之美誉。遗憾的是,有许多历史细节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模糊。
基于学术界的建筑测绘、色彩研究、文物修复等研究成果,凡拓数创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与高精度3D建模技术,永乐宫的建筑布局、琉璃鸱吻、浮雕花饰等百余处细节均被精准复原。再现了七百年前永乐宫的建筑布局与壁画风貌。
“步入”数字化还原的永乐宫,浮雕花饰、建筑及壁画细节清晰可见,殿宇内气势恢宏,观众仿佛穿越时光,亲身领略永乐宫的建筑奇迹与历史瑰宝的艺术魅力。
观众在佩戴VR设备后,即可化身为画中人,追随吕洞宾的脚步,穿梭于庐山放生、遇仙于桥的传说场景,感受“人在画中行,景随步履生”的诗意境界。
三清殿的琉璃正脊、纯阳殿的青绿山水画卷,都在虚实交融中跃然眼前。观众可以体验多种探索视角:在青砖上漫步,观察斗拱如何层层叠加;也可以跃上屋脊,与琉璃鸱吻平视。打破重力与时空,360度“显微镜式”探索永乐宫的建筑之美。
为了更直观领略壁画艺术的魅力,“幻游永乐”复刻了元代壁画制作流程,并利用高精度动作捕捉技术,提供极为逼真的操作体验。观众拿起压力感应笔,就能在VR空间中跟着画师画壁画。
凡拓数创深耕数字创意20余年,先后深度参与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创造“AI 3D+”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
当VR技术遇上电影等产业,一场变革正在悄然酝酿。今年3月,国家电影局公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将VR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并为其发展铺平政策道路。
“VR电影的魅力在于,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有了前所未有的代入感,可以360度沉浸于电影场景,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效果齐上阵,娱乐属性拉满,甚至通过动作和互动,影响剧情和故事的走向。”王筠说,当影片结束时,每一位观众都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定制版”电影。
王筠提到,国内文旅行业正从传统观光向沉浸式体验深刻变革,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的全交互式虚拟场景,文旅消费突破物理时空限制,催生出“二次元”旅行等新型业态,尤其受到年轻群体青睐。
例如,从北京环球影城的《侏罗纪世界VR》到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永远的盛唐》,VR大空间正以“沉浸式体验+线下流量”的组合拳,成为文旅、商业综合体的新宠。这些项目单场体验时长约45-60分钟,门票均价超100元。据行业预测,2026年我国大空间沉浸式产业总体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元。
王筠说,VR大空间将对文旅产业链的全方位重构:上游催生原创IP开发、数字内容创作;中游繁荣硬件设备、空间设计与技术集成;下游则通过门票、衍生品及二消服务拓展盈利空间,有望成为拉动文旅和电影消费的新引擎。
编者按: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发展壮大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22日在深圳开幕,广东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等9大超千亿产业将集中亮相。这支庞大的文化产业劲旅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即日起,南方+客户端推出“文粤新千亿——广东文化产业一线走访”系列融媒体报道,以一个个鲜活的产业发展样本,透视广东千亿级文化产业生态新图景。
◎内容链接
采写:南方+记者 郜小平 蔡华锋
视频:南方+记者 王俊涛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设计:郑炜良 邢泽鑫 李婷婷
统筹:蔡华锋 周人果 李细华 张哲 张西陆
策划:陈韩晖 王海军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