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欢
近期,佛山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迅速引发全国关注。
这是在监测中发现的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可谓事发突然、来势汹汹。
疫情发生后,佛山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展防控工作,并扩大搜索范围,强化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
截至7月20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2200例。从区域分布来看,确诊病例涉及佛山3个区,包括顺德区、禅城区、南海区,所在镇街和片区相对集中。其中,禅城区累计报告6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和祖庙街道,均为轻症病例。
面对突如其来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市、区、镇街高度重视,快速行动,第一时间部署和动员,集结力量下沉基层、攻坚克难。
以禅城区为例,不仅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全区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还发出倡议书,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控一线。医卫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市民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共同防蚊灭蚊。



一分钟带你了解基孔肯雅热
在这场阻击战中,普通人应当抱持怎样的心态?
是冷眼旁观,还是热心参与防控?是草木皆兵,还是麻痹大意?
从笔者的观察来看,以下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有些人毫不在意,认为基孔肯雅热危害不大,没什么可怕,事不关己,疏于防范,存在侥幸心理和“轻敌”思维。
——有些人非常恐慌,极力夸大事情的严重性,过度焦虑和担心,甚至整天不敢出门。
这样的心态,都是陷入了误区,走了极端。
要科学理性看待,就必须对基孔肯雅热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据专家介绍,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尽管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但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至3个月。因此也是有危害性的。特别是要关注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慢病患者,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正确的对待方式,是多了解掌握科普和防控知识,积极主动做好防范工作,不掉以轻心,又不过度恐慌。
最关键的,就是把握“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这一“九字诀”,并行动起来。
——灭成蚊,通过各类灭蚊药物消灭蚊子。
——清积水,翻盆倒罐清除各类容器中的积水。
——防叮咬,居家和户外活动做好防护、避免被蚊虫“盯”上。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这场防控蚊媒传染病的攻坚战就一定可以打好打赢!
■延伸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