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连接通道拉大产业空间框架、筑平台造“集群”激活县域经济、锚定“融深融湾首要门户”目标提升城乡生活品质、挖潜9个镇街潜力开辟各展所长特色“致富路”……
2025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交卷之年。扛住爬坡过坎、动能转换关键期压力,淡水河畔,一座临深临莞城市正以“百千万工程”打好区域协调发展地基:从六大攻坚破局求变到全域“系统升级”,惠阳区重塑高质量发展内在筋骨。
产业园“双子星”连片
拉大产业空间框架
在16.879公里的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两端,分布着惠阳区2个最大的产业园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此前相对独立的两个园区,而今通过这一“经济走廊”,“双足鼎立”相辅相成支撑着惠阳区的工业经济。
产业园“双子星”的形成,是产业空间重塑与产业结构优化一次新着陆。
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惠阳近些年一直面临较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早些年,仅凭地理位置的优势就足够吸引大小企业安家落户。在粗放发展时代,大量土地被低效利用,“零敲碎打”问题成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紧箍咒”。
突破约束,惠阳破釜沉舟展开一系列产业空间再造行动,不断拉大发展空间框架。
2024年,惠阳区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深惠协同发展区;今年惠阳以“组团式、特色化、差异化”思路打造两大省级产业平台,大力推动惠阳经济开发区扩区,一体统筹淡水、秋长、三和等临深片区产业空间,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开发区,整合优化新圩、镇隆片区产业空间,形成南融深圳、西接东莞、北联仲恺的深莞惠协同发展轴。
腾挪变幻,在玩转空间魔术的同时,惠阳区也在思考如何分布放在“篮子”里的鸡蛋,更好地形成“鸡生蛋、蛋生鸡”可持续滚动发展模式,不断为产业孕育新动能。
今年,惠阳基本完成《惠阳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工作,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现代服务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3+X”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式配套和企业梯度布局,惠阳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2024年新增百亿企业1家、十亿企业7家、亿元以上企业54家。现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4家、高新技术企业879家、规上工业企业1235家。2025年1-5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65.4亿元、增长14.5%,规上工业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18.8%,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软硬件一起“系统升级”
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傍晚,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区张灯结彩、绚丽璀璨,引来一大批游客打卡游玩、街坊邻居休憩锻炼。今年1月投入调试运营,昔日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贸集镇之一,将千年时光凝成城市记忆,形成古今交融文化商旅轴,为市民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斑驳的砖瓦低语着时光故事,老城的焕新本身也是一段历史。
一头连着“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幸福大计”,一头系着“百姓柴米油盐生活提质”的“民之小事”。由“百千万工程”驱动的城市变革,城乡的蝶变只是表象,发展基因重塑才是更深层的内里。
惠阳区抓住“人”这一核心,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聚人聚商聚产能力,软硬件一起“系统升级”,不断将新型城镇化向更深层次推进。
硬件,构建更加宜居宜游的现代城市环境。莞惠红色干线一期、将军东路二期、新清大道建成通车,区域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区及长通熙园、壹中心、天安里等商业综合体。
软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区现有托育机构57家,长者饭堂实现镇街全覆盖。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省健康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排名全市第一,行政村卫生站实现医保结算全覆盖。
镇乡演绎特色风情
各展所长奔向“致富路”
时下正值荔枝上市期,惠阳镇隆变成“荔枝小镇”,甜香醉人;而比邻而居的新圩镇凭借临深临莞的地理位置,乘着“坪清新”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东风,融入绿色低碳产业组团,打造“智造新城”;同样临深,秋长街道将“将军故里”名片一并擦亮,打造历史文化名镇、融深产业新城……
以典型培育为抓手,惠阳区推进乡镇特色化发展,实现“千镇焕新”“千村千面”。
特色从进入地域就开始打造“千年墟市·活力淡水”“新质高地·三生融和”“麒麟大地·绿动沙田”“归善福地·多彩永湖”“良田美景·陌上原乡”“稻乡平潭·绿美空港”等招牌立在入口,进门就先秀“招牌”。
走进内里,圩镇客厅开门迎客,美丽河道靓丽出圈,示范主街烟火升腾,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惠阳区9个镇街,既能看到焕然一新的新风景,又能品味到独特乡韵乡愁。
一项项规划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图景,增强区域吸引力。
惠阳48个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全部完工,累计完成“小披檐”超5000栋、外立面改造超8000栋;常态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2%;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典型村片区培育,串点成线打造“美丽乡村走廊”。
三年见成效,发展的红利如雨水滴灌 从城润泽到镇再传导到村。
一批典型镇村示范引领,新圩镇跻身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永湖镇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良井镇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
一批村庄富裕起来。2024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全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20万+”,其中24个行政村实现“100万+”、43个行政村实现“50万+”。
从工业转型升级,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再到镇乡特色发展,约定“初见成效”,三年之期即将到来,惠阳已做好准备,朝着既定目标奋进,明确清晰行动方向,为“五年显著变化”打好基础,将交出一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彩答卷。
惠阳美丽乡村。(资料图片,源自惠阳文广旅体局)
惠阳美丽乡村。(资料图片,源自惠阳文广旅体局)
改革破冰玩转土地空间魔术
惠阳打好“百千万工程”攻坚突围战
走进新圩镇东方石场,17.88万平方米的废弃矿山,正在进行“生态整容”。待保护修复后导入产业,这片土地将“荒山”变“金山”,作为圆通大湾区总部基地,书写“智慧供应链科创园”的新生,并带来亩均税收约40万元/年的收益。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使用、空间载体优化提出更高的需求。如何玩转空间魔术成为“寸土寸金”区域的必答题。
为高质量发展腾挪用地空间,惠阳用改革破冰,开启土地要素重整之路,深入推进全城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归并地块、土地重划,让土地布局更加合理,从而提升利用效率。
惠阳区从区域试点、落地落实项目开始,探索“全域+”整治路径。推动形成“以地生财、以财促地”和“以产定地、以地促产”良性循环。
去年,惠阳区三和街道、新圩镇2个镇域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率先通过省批复,惠阳作为唯一的县区级代表在全省“百千万工程”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业务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截至目前,惠阳共谋划整治项目107宗、计划总投资225.78亿元,预计可腾退建设用地81.86公顷,形成3个“万亩方”和13个“千亩方”。
惠阳区凝聚“百千万工程”向心力
党建引领“搭舞台” 社会力量“唱大戏”
门面升级、登山道优化、新增休息节点……今年1月27日,历时三个月工时改造,凤凰山公园经梳洗打扮后重新亮相。
焕然一新的背后是政府部门与十余家企业及社会团体的集体参与,总投资约653万元,为群众体验生态多元化的城市公园生活贡献力量。
“百千万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力量。惠阳区强化党建引领,鼓励社会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共同参与,凝聚“百千万工程”强大向心力。
“书记面对面”,区、镇街(区直部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级联动”,形成合力,直达一线,推动基层治理难题得到解决;“百千万夜话”,聊聊盘活闲置用地、壮大集体经济等大事,也唠唠“美丽庭院”、门前三包等身边小事,展开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头脑风暴”;构建“党建+网格治理”,“行政村-村民小组-单元格”三级党建网格形成后,一个个的“网格”成为乡村守护者,让乡村绿起来、美起来、净起来……
动员之下,群众为主、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推动的良好格局逐渐形成:
100余家企业与惠阳区102个行政村建立帮扶关系;重点建筑央企以“公益+微利”模式参与建设;通过“双百行动”校地合作,超1.5万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加入队伍……干部、企业、群众投身到“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中,大干一场。
三年如何初见成效?惠阳“百千万工程”实施5大行动
5月初,《惠阳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印发,明确了“百千万工程”在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主要目标,并提出通过实施县域产业振兴行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城乡风貌提升行动、集成式改革创新行动、社会力量动员行动五大行动,推动县域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详情请看:
采写:南方+记者 蓝单 通讯员 陈丹娜
图片:南方+记者 王昌辉 梁维春(除署名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