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其中两位曾获得我国颁发的奖项

广东教育传媒 2025-10-08 11:48

10月6日,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附解读)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约翰·M·马蒂尼,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力学领域的贡献。

解读:人类首次在宏观世界

看到“子弹穿墙”

2025年是量子力学诞生一百周年。量子力学描述的是什么?是在单个粒子尺度上才“显现”的物理特性。在量子物理学中,这些现象比光学显微镜所能观测到的还要小得多,它们被称为“微观”现象。

这与由大量粒子构成的“宏观”现象形成对比。例如,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球,由分子组成来描述的话就是天文数字级别的,它不会表现出任何量子力学效应。人们都知道,每次把球扔向墙壁,它都会反弹回来。然而,一个单独的粒子在其微观世界中,有时却能直接穿过类似墙的障碍,出现在“墙”的另一侧。这种量子力学现象被称为“隧穿”。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那些在宏观尺度上、涉及大量粒子的情况下,成功观测到量子隧穿现象的实验。1984年和1985年,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和约翰·M·马丁尼斯三位科学家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超导体的电路。超导体是能够以零电阻传导电流的材料,这两个超导体之间由一层完全不导电的薄材料隔开。但在实验中,他们证明了可以控制并研究一种现象:超导体中的所有带电粒子协同运动,表现得就像一个单一的粒子,充满整个电路。

这种类粒子系统被束缚在一个有电流流动但没有电压的状态中。在实验中,该系统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展现出了量子特性:从零电压状态中逃逸出来,并产生一个电势差(电压)。

与此同时,今年的三位获奖者还证明了这一系统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它只能以特定的、分立的量吸收或释放能量。

两位诺奖得主曾

获得我国颁发的奖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桁认为,三位诺奖得主所发现的、基于宏观超导约瑟夫森结的量子效应,构成了当今超导量子计算的物理基础。目前,超导量子计算发展迅速,无论在可扩展性还是稳定性方面都展现出巨大潜力,而这三位获奖科学家,正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奠基人。

约翰·克拉克和米歇尔·H·德沃雷特曾获得我国颁发的2021年度墨子量子奖。“给这两位颁发墨子量子奖,主要是表彰他们作为领军人物开创了超导量子电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秘书长陆朝阳说。

陆朝阳介绍,约翰·克拉克在超导和超导电子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超导量子干涉期间的开发和应用领域。他的研究团队首次观测到了介观系统中能级的量子化,他们在实验上证实了就像原子一样,单个约瑟夫森结也具有分立的能级。而米歇尔·H·德沃雷特在利用超导电路来实现量子信息处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约翰·M·马丁尼斯是2019年谷歌实现量子优越性的核心人物。2014年,他率领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12人实验团队整体加入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此后五年间,他们从几个量子比特到最终完成53个比特的‘悬铃木’处理器,关键进展均由马丁尼斯主导推进。”范桁介绍,正是他将超导量子计算从实验室原理验证,推向了芯片级工程实现的新阶段。

诺贝尔物理学奖小知识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自1901年以来,共颁发了118项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25岁的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因为发现了关于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年长的获奖者亚瑟·阿什金在96岁。由于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他与热拉尔·穆鲁、唐娜·斯特里克兰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特别而言,由于“光镊与光镊在生物系统领域的应用”,阿什金获颁诺贝尔物理奖,并且可拿到一半奖金,由于“制成高强度的超短光学脉波的方法”,热拉尔·穆鲁和唐娜·斯特里克兰共同分享另外一半奖金。

近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202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J. Hopfield)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 Hinton)获奖,以表彰他们“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和安妮-勒惠利尔(Anne L’Huillier),以表彰他们“开发了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为纠缠光子实验、证明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性的量子信息科学所作出的贡献。

202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的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因“物理模拟地球气候,量化变化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而共同分享一半奖金。另一半奖金由意大利罗马大学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获得,理由是“发现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的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

2020年: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因为发现黑洞形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可靠预测,独享一半奖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莱恩哈德·根策尔(Reinhard Genzel)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烈娅·盖兹(Andrea Ghez) 因为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超大质量的致密物体,共享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

*有什么想说的,快来给小媒君留言*

来源:科技日报、果壳网、青塔、南方都市报

转载时请标明转自广东教育传媒,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投稿/合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