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附解读)

广东教育传媒 2025-10-08 09:25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6日17时30分许,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科学家Mary E. Brunkow, Fred Ramsdell和Shimon Sakaguchi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

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生于1961年,于华盛顿大学获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获分子生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高级项目经理。

弗雷德·拉姆斯代尔(Fred Ramsdell),1960年12月生,198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作为博士后,他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工作,随后在西雅图地区的生物技术公司工作,曾在多家生物技术公司担任高管。自2016年起,他长期担任美国旧金山帕克癌症免疫治疗研究所的研究主任,现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索诺玛生物治疗公司。

2001年,布伦科和拉姆斯代尔取得了一项关键发现,他们解释了为何一种特定的小鼠品系(名为scurfy)特别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两位医学奖得主发现,这些小鼠体内一个被他们命名为Foxp3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他们还证明,该基因在人类中的对应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PEX。

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日本大阪大学特聘教授,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成员,主要从事调节性T细胞研究。2000年代初发现同时表达CD4和CD25的T细胞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能力。2015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同年被列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热门候选人。2017年因调节性T细胞领域研究获瑞典克拉福德奖。2024年担任ASCO突破峰会主讲嘉宾,参与免疫疗法前沿议题讨论。其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发现RBPJ-NCOR复合物对FOXP3的调控机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新途径。

解读:他们找到了调控

人体免疫系统的“秘密武器”

每一天,我们的身体都面临成千上万微生物的侵袭,而免疫系统正是抵御这些入侵的忠诚卫士。然而,有些病原体外形多变,甚至能伪装成人体细胞的“模样”,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那么,免疫系统如何准确分辨敌我,做到既不放过敌人,也不误伤人体自身组织?

这三位科学家的答案指向了人体内的“调解员”——调节性T细胞。它能够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防止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

“他们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免疫系统运作机制的理解,解释了为何大多数人不会患上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欧莱·卡珀如此评价。

调节性T细胞工作艺术图

1995年,坂口志文的研究向学界共识发起了挑战。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免疫耐受主要依赖“中枢耐受”过程清除胸腺内可能攻击自身组织的免疫细胞。然而,坂口志文发现,即便经过中枢耐受过程,仍有一部分具有潜在攻击性的T细胞会进入外周组织。

他首次识别出一个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它们能监测其他免疫细胞,确保免疫系统耐受自身组织,从而防御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这一发现为“外周免疫耐受”理论奠定了基础。

时间来到2001年,布伦科与拉姆斯德尔在研究一种易发多器官自身免疫疾病的小鼠模型时,发现其病因源于关键基因Foxp3的突变。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人体内该基因的对应基因突变会导致一种罕见而致命的遗传性自身免疫疾病,即‌免疫失调、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X染色体连锁综合征‌。该疾病会造成调节性T细胞功能缺陷,进而引发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肠道、内分泌腺和皮肤等多个器官。

布伦科与拉姆斯德尔发现scurfy小鼠体内的变异基因Foxp3

两年后,坂口志文将这两项重要发现联系起来,证明Foxp3是调节性T细胞发育与功能的主控基因。缺乏Foxp3的小鼠无法产生功能性调节性T细胞,并迅速出现全身性自身免疫反应。这一关联性研究不仅确立了调节性T细胞的分子基础,也标志着该领域进入功能与机制系统解析阶段。

如今,调节性T细胞已被公认为免疫稳态的核心调控者。它们如同体内的“巡逻队”,持续监控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确保免疫反应精准而适度,避免误伤正常组织。

有害的T细胞如何被清除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不仅开创了“外周免疫耐受”这一重要领域,也推动了癌症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进展。基于调节性T细胞的疗法正被积极探索,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也有望催生更成功的器官移植手术。

从基础科学到临床转化,布伦科、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的研究,逐步精准揭开了人体在防御外敌与维护自我健康之间保持精妙平衡的奥秘,为呵护人类健康,书写下重要篇章。

*有什么想说的,快来给小媒君留言*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科技日报

转载时请标明转自广东教育传媒,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投稿/合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