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庙街巷成为气候研学课堂,季华实验室的低碳技术走进校园,陶瓷企业成为学生了解佛山制造低碳智慧的窗口……3月14日,第四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研讨会暨“你好,寒假!”研究十年总结会在禅城区圆满落幕。活动不仅是禅城学子们2025年寒假生活的一场精彩汇报,更是禅城家校社协同育人融合创新成果的一次综合展示。(相关阅读>>)
活动现场,多所学校以摊位和校际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了寒假期间围绕气候变化所做的研究成果展示和汇报。禅城学校特别强调学生假期中环保意识的培养,积极整合校外资源,持续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活动,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让禅城学子们更加深刻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激发学生们的环保责任感,极大提升了禅城学子们的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更凝聚形成了家校社共育的“生态圈”。假期中,这些镌刻着岭南印记的教育探索,让禅城学子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假期活动成为行走的思政课,生活的思政课。一起来看看。
快来为这些精彩案例点赞!(可多选) 1.文华小学:守护东平河,我们在行动 2.文华小学:绿色先锋“碳”路未来 3.环湖小学:气候变化教育基本策略与路径 4.绿景小学:果皮之旅 从厨房到气候 5.铁军小学:从中医药出发,研究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6.罗南小学:艾草气象主题综合实践 7.罗南小学:“小手拉大手”共护气候家园 8.佛山市第十一中学:任围街区绿色植被调研 9.佛山市城南小学:“气候侦探团” 10.镇安小学:碳迹寻踪·水脉共守 11.张槎中心小学:气象探秘生态禅城 12.禅城实验高中:气候变化的高中阶段协同育人“教联体”构建 13.佛山市实验学校:龙卷风极端天气研究 14.智城学校:探秘“佛山制造”的低碳实践 15.同济小学:跨学科跨学段共研气候变化 提交
1.文华小学:守护东平河,我们在行动
2025年寒假,禅城区文华小学的师生们以东平河为实践基地,开展了东平河水质调查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实地参观、巡河采水、水质实验、生物观察等亲子实践方式,深入了解东平河的水质现状和保护措施。
他们还与城市规划部门、佛山供水、生态环境部门等合作,聆听专家讲座、采访环保专家,撰写了水质调查报告和建议书,拟定保护水资源宣传标语,录制东平河介绍视频等等。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还增强了他们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行动力。
文华小学守护东平河成果展 南方+ 阎锋 拍摄
文华小学守护东平河成果展 南方+ 阎锋 拍摄
2.文华小学:绿色先锋“碳”路未来
文华小学的另一个研究项目是“绿色先锋‘碳’路未来”项目化的学习活动,将新能源和低碳技术教育融入日常,构建了从知识传递、行为养成到生态改造的完整育人链条。
学校邀请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进校园,举办讲座,亲子家庭实地参观瀚蓝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亲身体验垃圾焚烧发电等等,学生们还参与了家庭碳足迹挑战和校园低碳建设等活动,设计出10多项低碳作品。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知识,还提升了亲子家庭的环保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文华小学植此青绿成果展。 南方+ 阎锋 拍摄
文华小学植此青绿成果展。 南方+ 阎锋 拍摄
3.环湖小学:气候变化教育的基本策略与路径
在“顺天致性 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下,禅城区环湖小学以“气候变化”为主题,通过学校主导、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气候变化教育活动。学校将气候变化融入学美课程体系,构建假期“气候变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
在家校合作推动低碳生活的探索中,亲子家庭共同制定家庭环保计划,家长们积极参与到班级绿化活动、垃圾分类实践和环保讲座和工作坊中来。在社会参与整合各界资源上,学校邀请了多位环保专家为校外辅导员,建构起“现场参观+情景教育+仪式浸润”的立体化学习形式。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师生们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还促进了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4.绿景小学:果皮之旅 从厨房到气候
果皮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有机垃圾,绿景小学的师生们通过“果皮之旅”的研究,结合多学科知识,培养二年级学生的环保意识、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学们采用了校家社协同的方式,分阶段实施活动。
首先,通过课堂知识预热,利用多媒体和环保动画向学生科普果皮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随后,鼓励学生与家长合作,在家庭中进行果皮酵素制作、手工创作等实践活动,并记录观察日记。最后,将家庭堆肥成果应用于校园种植园,让学生亲身参与种植活动,深化环保实践成果。
最终,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明显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环保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环保理念的理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也得到了有效实施。活动还推动了“绿色校园”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力量。
5.铁军小学:从中医药出发,研究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铁军小学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佛山中医院开展了“小神农传承大国粹”中药科普系列活动,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推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在学习中,通过“识中药、制香囊”“中药拼图大挑战”“中药书签我制作”“二十四节气我会背”“身体器官知多少”等互动游戏,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和探索中草药独特的属性和功效,提升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
铁军小学以寻找岭南的春天为题,开展气候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南方+ 阎锋 拍摄
铁军小学以寻找岭南的春天为题,开展气候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南方+ 阎锋 拍摄
围绕气候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还来到佛山市中医文化馆,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入学习,感受着佛山这片土地上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交织的独特魅力,领悟千百年间岐黄之术的博大精深与无穷智慧。在佛山市气象局,同学们向专业人士学习气象知识,了解身边的气候环境,在“物候观测和气候科普”的主题观测区,观测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及气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6.罗南小学:艾草气象主题综合实践
罗南小学师生们将艾草种植与气象观测巧妙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家校社协同教育模式。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艾草的生长知识,还在校园内亲手种植艾草,记录气象数据。家庭亲子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艾草制品,体验传统文化。社区则举办艾草讲座和种植体验日,吸引居民参与。罗南小学的探索,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气象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同时传承了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
7.罗南小学:“小手拉大手”共护气候家园
罗南小学的另一个气候变化主题项目是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气候变化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方面,学校组织气候变化专题讲座和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家庭制定低碳生活计划,实践绿色生活;在社区层面。则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和公益讲座,增强公众意识。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和家长的环保责任感,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
罗南小学学子们展示探究成果。南方+ 阎锋 拍摄
罗南小学学子们展示探究成果。南方+ 阎锋 拍摄
8.佛山市第十一中学:任围街区绿色植被调研
佛山市第十一中学的师生们以任围历史文化街区为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了街区里的绿色植被调研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绿色植被对街区气候的改善作用。同时,学校还邀请环保专家进校园,举办气候变化讲座,提升学生认知。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共同为街区绿化出谋划策。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为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佛山市第十一中学的师生们组织开展任围街区里的绿色植被调研活动 南方+ 阎锋 拍摄
佛山市第十一中学的师生们组织开展任围街区里的绿色植被调研活动 南方+ 阎锋 拍摄
9.佛山市城南小学:“气候侦探团”
佛山市城南小学成立了“气候侦探团”,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和跨学科融合活动,带领学生探索气候变化的奥秘。学生们动手模拟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实验,创作气候危机创意海报,撰写“给未来地球的信”,还参与了碳足迹追踪游戏。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城南小学学子们制作的气候冰箱贴。 南方+ 阎锋 拍摄
城南小学学子们制作的气候冰箱贴。 南方+ 阎锋 拍摄
10.镇安小学:碳迹寻踪·水脉共守
镇安小学的师生们以“碳迹寻踪·水脉共守”校家社气候共生行动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教育活动。从学科知识讲座、提供寒假线上学习资源包开始,学生们不仅参与了家庭碳足迹、家庭能源小侦探的调查,还实地走进了污水处理厂和学校附近的镇中涌、文华涌等,亲身体验水质保护和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学校设计了“家门口的治水课”,让孩子们通过“小小河长”的角色扮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11.张槎中心小学:气象探秘生态禅城
张槎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在地资源,开展气象探秘和生态禅城活动。学生们走进气象局,了解气象仪器和气象数据;在校园里设计并建成“青蛙形雨水花园”,解决校园内涝问题;同学们还参与了废旧衣物变形记和古树认养计划,实践循环经济理念。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气象和生态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张槎中心小学设立校园气象站。 南方+ 阎锋 拍摄
张槎中心小学设立校园气象站。 南方+ 阎锋 拍摄
12.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
应对气候变化,高中教育的协同育人“教联体”构建
这一主题研究将气候变化教育融入高中阶段,通过跨学科、跨学段、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环保意识、跨学科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青少年。学校采取了多样化的教育方法。通过举办“碳中和碳达峰”海报设计比赛,普及环保理念,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结合地理、政治学科举办跨学科知识竞赛,促进学生跨学科合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邀请企业工程师进校园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实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学校还组织师生们参观人大代表联络站,了解本地陶瓷行业环保升级情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并为小学生举办气候变化科普讲座,激发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实现跨学段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这一系列探索,学生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得到了显著提升,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明显增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得到了有效实施,为高中气候变化教育提供了有益探索。
13.佛山市实验学校:龙卷风极端天气研究
佛山市实验学校举行了为期6周的活动,以“龙卷风”这一极端天气现象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科学探究、实地体验、跨学科学习与亲子互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了科学的魅力,还深化了家校社协同的育人机制。佛山市气象局专家李兆明为孩子们带来了生动的科普讲座。
佛山市实验学校孩子们制作的龙卷风监测站 南方+ 阎锋 拍摄
佛山市实验学校孩子们制作的龙卷风监测站 南方+ 阎锋 拍摄
寒假期间,亲子家庭还走进佛山市气象局气象主题公园,开展气象观测活动。这里,风速仪、雨量计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使用这些仪器,感受天气变化的规律。课程还设置了校家社圆桌会议环节。亲子互助学习小组高效驱动,引导孩子们通过解读案例、翻阅资料、采访专家等方式,深入探讨龙卷风与环保的关系。活动以气象科学为纽带,串联了自然科学、社会实践与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它不仅让亲子家庭在互动中收获了知识与乐趣,更深化了校家社三方协同育人的共识。
佛山市实验学校围绕龙卷风极端天气开展研究。学校供图
佛山市实验学校围绕龙卷风极端天气开展研究。学校供图
14.智城学校:探秘“佛山制造”的低碳实践
寒假期间,禅城区智城学校学子们集体走进佛山照明,开展了探寻照明行业低碳实践的旅程。紧扣禅城区“2025你好,寒假”气候变化主题活动,并结合智城学校博物馆系列课程,此次活动链接学校周边的企业资源,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让他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灯光亮起,都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学校还利用寒假时间,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作业,鼓励他们将环保意识带入家庭,走进社区,传递责任与担当。
禅城区智城学校学子集体走进佛山照明,开展探寻照明行业低碳实践的旅程。学校供图
禅城区智城学校学子集体走进佛山照明,开展探寻照明行业低碳实践的旅程。学校供图
15.同济小学:跨学科跨学段共研气候变化
同济小学注重多学科协同育人,各学科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寒假里,语文科组引导孩子们以书法作品和读书笔记、诗歌水墨制作“二十四节气扇子”,英语科组、艺术科组围绕天气、季节、动植物等主题创作的手工绘本,将语言学习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与气候变化教育主题相得益彰。学校更是以气候变化为主题,带领师生们参与到跨学段、跨学科教研体系中。从寒假实践到构建起融合非遗、劳动、生态等的育人体系,“你好,寒假!”项目正在让同济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同济小学学子们的气候变化主题英语手抄报。南方+ 阎锋 拍摄
同济小学学子们的气候变化主题英语手抄报。南方+ 阎锋 拍摄
采写:南方+记者 阎锋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