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寒假,对禅城的孩子来说,不只是纸堆里的作业。一场场围绕气候变化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结出丰硕成果。文华小学学子们对东平河“母亲河”展开环保调研,形成了水质调查报告和建议书;佛实学子们联合佛山市气象局、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开展亲子实践课程,孩子们自己动手绘制佛山龙卷风3D地图;城南小学同学们组成“气候侦探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跨学科融合活动;佛山十一中学生们走进任围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绿色植被调研,从科学实证角度为街区绿化出谋划策……
3月14日,第四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研讨会暨“你好,寒假!”研究十年总结会在禅城区圆满落幕。这不仅是禅城学子们2025年寒假生活的一场精彩汇报,更是禅城家校社协同育人融合创新成果的一次综合展示。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等十余家单位联合主办,禅城区环湖教育集团承办,吸引了全国多地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家长代表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文华小学学生做寒假研究课题的现场汇报。
文华小学学生做寒假研究课题的现场汇报。
协同育人显成效
十年探索凸显家校社共育“生态圈”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我们在教育中到底积累了什么?到底形成了什么成果?又开拓了怎样的新发展空间?寒假和暑假最容易变成比较自由散漫,缺乏有意识引导、缺乏对生活资源提炼和提升的时间。”今天的活动中,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开门见山。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他话锋一转,说:“但是在佛山禅城,‘你好,寒假!’项目已经开展十年时间,尤其在这两年中,禅城各学校又生发新的主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气候变化教育。正是通过这样的主题,让我们更加看到,今天的学校是可以跟社会各部门、各领域联系在一起的,是可以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为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作出独特贡献的。”
禅城区教育局局长刘佑荪在致辞中表示,打造区域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教育新生态是禅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之一。在禅城,“家校社协同”已从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禅城区多年来积极构建深度融合、真联真建“教联体”,画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同心圆”,持续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活动,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推动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等,在致力营造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上做出了许多的探索。
“你好,寒假!”项目历经十年深耕,不仅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更将学生假期活动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近两年在禅城区教育局引领下,许多学校让低碳理念、传统文化与社区实践深度融合。尤其是在李家成的引领下,“你好 寒假!”项目在禅城区从“播种”变“成木成林”,促进了一批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丰富了学生假期生活。
佛山十一中学子走进任围开展绿色植被调研,图为带队老师展示同学们自制的中草药花露水。
佛山十一中学子走进任围开展绿色植被调研,图为带队老师展示同学们自制的中草药花露水。
优秀案例精彩纷呈
假期成禅城学子“行走的课堂”
今天的活动现场,各学校以摊位和校际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了成果展示和汇报。不难发现,禅城各学校都强调学生在假期中环保意识的培养,以及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激发学生们的环保责任感。
各学校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通过联动家校社资源,纷纷组织多种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活动,如水质调查、绿色植被调研、气象观测等,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这些寒假调研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让同学们在假期的实地行走和研究中,亲自动手、亲身参与,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校以互动摊位形式展示寒假期间家校社主题研究成果。
各校以互动摊位形式展示寒假期间家校社主题研究成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学校的研究纷纷倡导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气象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依托科学、地理、艺术等多个学科呈现探究成果。可以说,禅城学子最终对气候变化、爱护地球等宏大主题中可以落地实施的实际行动,有了深刻的认知。
正如今天的活动主题,在寒假的调研活动中,禅城各学校都有意识地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这背后,禅城以家社协同机制为抓手,将气候教育转化为立体化育人实践活动。
刘佑荪深情地说,这些活动让祖庙街巷成为气候研学课堂,让季华实验室的低碳技术走进校园,让学生走进陶瓷企业了解传统陶瓷文化中的低碳智慧,这些镌刻着岭南印记的教育探索,让孩子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假期活动成为行走的思政课,生活的思政课。可以说,禅城的“你好,寒假!”项目不仅让学生的假期生活焕发出蓬勃生机,更以创新实践验证了教育协同的无限可能,让每个假期都成为联结课堂与生活的绿色纽带。
深化协同育人“教联体”
打造“共育共治”教育新生态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还围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主题展开深度研讨。禅城区环湖教育集团通过学生专题展示、家长互动分享等形式,生动呈现了气候变化教育的校本化实践成果。长三角与广东区域的学校进行了专题分享,从跨地域视角探讨气候教育课程开发、家校社资源整合等核心议题。专家们在点评环节强调,气候变化教育需从知识传递转向行动育人,构建立体化实践体系。
在总结禅城“你好,寒假!”十年经验时,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未来,禅城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三大重点,即以“双减”为契机,优化假期活动设计,强化实践性与教育性,并将气候变化教育纳入育人体系,培育具有生态责任感的未来公民。同时,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打造“共育共治”的教育新生态。
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禅城区将继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通过三方面创新实践打造教育共同体,构建形成常态化协同育人网络,将气候变化教育融入“五育并举”体系。通过教育场域的全方位重构,将“校家社共育”的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育人实践,让教育新生态在禅城生根发芽,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采写:南方+记者 阎锋
通讯员:禅教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