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广州国际灯光节迎来一位“顶流”嘉宾——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巨型“鳌鱼”光影装置,从体育盛会的天际“游”到了珠江畔,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焦点(链接:2025广州国际灯光节璀璨启幕,花影联动流光溢彩耀全城)。而让这只神鱼“活”起来的灵魂,正来自佛山南海籍画家陈永锵的笔墨丹青。

当晚,灯光节现场人潮涌动。高达15米的鳌鱼装置通过光影编程,模拟出在海浪中灵动穿梭的姿态,青碧与金红交织的鳞片光泽,既富传统意趣,又充满现代科技感。这只鳌鱼能“游”得如此气韵生动,其核心创意基于陈永锵为全运会亲手绘制的创作草图。
陈永锵出生于1948年,是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岭南画派纪念馆名誉馆长,被誉为“画鱼名家”,与“鱼”的缘分跨越了半个世纪。早在1973年,他的作品《鱼跃图》便以盎然生机轰动画坛。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将数十载对生命的观察沉淀于笔端。“西樵山的泉、珠江的水,是我画鱼的根基。”这份深厚的乡土情感,也融入了鳌鱼的每一处细节。
为了让传统符号“鳌鱼”焕发新意,陈永锵耗时数月琢磨,最终定稿的草图融合了汉代石刻的浑厚线条与书法艺术的飞扬笔意,尤其强调鱼鳍的力量感与眼神的光彩,意在捕捉其“破浪前行”的精气神。“体育健儿的拼搏,与鳌鱼逆流而上的姿态,在精神上是相通的,”陈永锵在早前采访中说,“这是一种美的共鸣。”

佛山南海画家陈永锵(右)被誉为“画鱼名家”。图为“英雄花开英雄城”——陈永锵木棉作品展开幕现场。吴伟洪 摄
从二维宣纸到三维苍穹,技术赋能让艺术想象进一步绽放。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设计团队以陈永锵的草图为核心,通过3D打印和动态灯光技术,将水墨的浓淡干湿、气韵流动,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奇迹,真正实现了让传统“游”起来。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与时代共呼吸。”正如陈永锵所言,这只跨越山海与岁月的鳌鱼,从单一的盛会意象拓展为“游入寻常百姓家”的灵动文化符号,正以新的姿态,游向更广阔的天地。
撰文:陈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