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枚戒指操控VR眼镜,让我们告别“低头时代”?时长共3分04秒)
一枚戒指操控VR眼镜,让我们告别“低头时代”?
190克,这是全球最轻薄VR一体机重量,相较同类产品减重超50%,只为让用户实现“无感佩戴”。
这款产品来自深圳莲偶科技。3年前,莲偶科技实控人和董事华净文与丈夫一起创办了这家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多个行业“第一”。
“头戴设备的配重很关键,如果有很明显的压力感,很容易眩晕,那大范围普及就遥遥无期。”华净文说。
莲偶创业之初,正是“芯片荒”之际,创业目标很明确,做一款全国产的、轻薄的VR眼镜。
VR一体机
VR一体机
莲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放弃行业惯用的高通芯片生态,挑战全国产产业链。相比之下,常用的高通芯片生态相对更为完善,厂商不用做太多适配工作。而莲偶选用国产瑞芯微芯片时,就是瑞芯微员工也没想到,自家芯片还能使用到这个场景。
“全国产化实现比较难的。包括选材、系统、芯片要高度匹配,才能实现软硬件一体。试了很多次。”华净文自豪地说道。
不可否认,一直以来,VR眼镜始终不温不火,一个关键因素是戴久了容易眩晕。一方面,要实现轻量化,从选材到元器件,都尽可能轻薄化,而且选材还要与元器件相匹配,这对供应链是极大考验。莲偶和供应商共同研发,比如,眼罩选用PP包布材质,柔软贴合、经久耐用。
另一方面,普通观影时,用户注意力只需要看前方就行,而VR观影时,屏幕不仅要大很多,而且因为呈现3D环绕效果,瞳孔还要不断转动。为此,莲偶科技不断调整技术参数,比如,瞳孔转动时,屏幕也能跟着调整,尽可能保持自然观影状态。
莲偶的一大突破在于,一款产品创新性采用戒指式空间手势操控技术,摆脱了手持传统手柄,仅凭手指在空中滑动就能精准控制游戏与应用程序。
有时候,一项新技术往往跑在市场前面,造成两者之间的错位。在华净文看来,关键还是要解决市场究竟需要什么,产品到底是解决一个真实需求,还是仅仅是一个炫技乃至成为鸡肋。“很多时候,客户可能都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正如智能手机出来前,我们都不知道除了通话还能有什么需求。但毫无例外,被需要的产品共性特点就是更方便了,生产率提高了。”
为此,倾听用户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有用户反映,以前电影的制作是2D的,通过VR观影就要转成3D的,这样才会有更好的视觉冲击力,莲偶科技就从技术上帮助用户可以非常简便地实现转换。
再比如,一部3D电影往往占用较大内存空间,莲偶科技就想方设法将数据压缩到最低,又能不影响画面清晰度。
在莲偶科技VR眼镜的两条腿上,还配套了一对耳机。这个需求点来自一位日本客户。对私密性要求更强的客户,并不希望被外界打扰,莲偶科技一改过去VR眼镜外放声音的习惯。
其实,第一款产品出来的时候,华净文用“很烂”来形容,甚至怀疑这个选择的正确性,“当时是崩溃的,我们真的可以把好产品弄出来吗?”
作为一名从投资人转型而来的创业者,华净文也有“恐惧”的时候,特别当每个月要发工资时,华净文也会犹豫:要不要赌上全部身家,这条路还要走多长,还有多少不确定性?
“回头来看,最难的不是哪一款产品做不下去了,而是研发失败后,我的内心是否还能笃定去做,这需要乐观主义、理想主义,甚至需要反人性地去做很多决策。只有真正把自己内心恐惧突破了,再去解决研发问题,反而觉得没这么难了。”华净文说,心里要有希望的火苗,才能陪伴自己创业。
华净文笃定,智能眼镜发展的转折点来自AI+VR的应用。这几年,大模型发展突飞猛进,让AI眼镜的人机交互更自然流畅,如用户可通过语音、手势、眼神等对眼镜进行便捷操作。另外,AI眼镜还能实现更多实用功能,像物体识别、实时翻译、导航、健康监测等,极大增强智能眼镜的使用功能。
VR一体机
VR一体机
“VR眼镜今后还会给我们带来方方面面的惊喜。”华净文举例说,除了观看3D更沉浸式外,目前还在研发OR眼镜,“我”也可以作为主角参与影片走向。再比如,教育方面,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很强的立体思维,平面上看立体几何感受不是那么深,但戴上VR眼镜可以立体感受解题,而在化学领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这个加那个产生“嘭”地爆炸,这样就深刻记住了这个公式。
体验AR眼镜
体验AR眼镜
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正在悄然崛起。德勤管理咨询发布的技术趋势报告显示,到2026年,无论是通过游戏还是其他方式,25%的消费者每天可能会在元宇宙中花费至少一小时,预计30%的企业将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到2026年,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
华净文觉得,培育一个全新的国产VR产业链,是比以前做投资还更高级的投资,因为可以推动整个产业链一起往前走。
编者按: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发展壮大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22日在深圳开幕,广东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等9大超千亿产业将集中亮相。这支庞大的文化产业劲旅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即日起,南方+客户端推出“文粤新千亿——广东文化产业一线走访”系列融媒体报道,以一个个鲜活的产业发展样本,透视广东千亿级文化产业生态新图景。
◎内容链接
岭南文化符号惊艳太平洋岛国,中国建筑设计助力打造世界级新地标
采写:南方+记者 郜小平
视频:南方+记者 王俊涛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设计:郑炜良 邢泽鑫 李婷婷
统筹:蔡华锋 周人果 李细华 张哲 张西陆
策划:陈韩晖 王海军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