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有“李”①系列报道
对话信宜市茶山镇党委书记俞柏坚:吸引人才回归,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信宜有“李”》首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茶山镇三华李总产值约6.3亿元,产销两旺,是个致富增收的行业。
作为信宜三华李第二大产区,茶山也面临与国内大部分县镇一样的问题:缺乏人才,年轻人不愿意回归。如何成功“摇”人,才是茶山镇必须解决的问题。
产业有商机,年轻人也需积跬步以至千里。用合作社带头人杨盖林的话来说,仅剪枝都能有300元—400元/天的工钱,折射出回乡发展不愁没收入。
不可否认,农业种植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体力劳动,收入相对不高,缺乏职业前景。但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也为年轻人回乡发展增添一个选项。
强镇有蓝图,但也需要体贴入微。我们可以看到,茶山镇正在完善镇内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也依托强村公司探索农村职业经理人模式。
绘就蓝图,茶山镇更需要了解年轻人的所思所盼: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价值有回报。这样他们回乡发展,才能找到归属感。
地方政府在设计乡村产业政策时,应倾斜愿意投身乡村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创业补贴、金融贷款便利,以及特色农村和农业电商培训机会,通过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年轻人、留住人才。
发展有样板,小镇需要以点带面。事实上,根子镇、钱排镇也是从小规模起步,从一条村出发,以点带面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回到柏桥村、双合村发展,也是因为看到家乡变得越来越美好,“土特产”发展充满潜力。
茂名市有许多发展经验可以借鉴,唯一不变的是,都是从小做起。这就给茶山镇很好的启示:从打造一条村出发,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就需要茶山镇因地制宜,挑选出一个交通、环境、医疗、教育都有基础的村庄,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集中资源打造特色村,争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茶山镇可以出台三年、五年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好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问题,并一步一脚印使规划变为现实,让年轻人看到未来,实现双向奔赴,切实为乡村振兴释放更大的能量。
【统筹】刘栋铭
【撰文】李阳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