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3
从茂名到桂中:跨越山海的东西部教育协作帮扶播种未来
乙巳新春,万象更新。驰骋在桂中大地,喀斯特地貌风光如诗如画。新年开学前夕,来自广东茂名的支教教师和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再次奔赴广西来宾忻城县和金秀瑶族自治县,为桂中大地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义务教育,支教教师扎根课堂,精心设计趣味课程,激发学习兴趣;高中教育,支教教师和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积极参与教研,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备考经验,助力高中学子冲击梦想高校;职业教育,他们又引入前沿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方向 ……
为做好粤桂教育协作和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2022年以来茂名市累计派出248名教师赴来宾市忻城县和金秀瑶族自治县。三年来,支教帮扶老师们播撒下的教育火种,点燃了桂中大地教育发展的新希望,让知识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显现和延续。
挑战中坚守
支教路上初心如磐
“你为什么选择去支教?”“茂名和来宾教学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你来支教了,家庭怎么办?”这是每位支教老师都会被问到的问题。
提及为何支教,不少老师只言“换个环境,提升自身”。其实,挑战也是不小。饮食习惯不同,文化有差异,还有部分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化州市第三小学英语教师梁凯琳去年8月加入了粤桂教育帮扶的队伍,派往广西忻城县实验小学任教。刚安顿下来,就接到父亲身体查出严重疾病的消息。开课在即,“我既然来了,就不能当逃兵。”梁凯琳经一番考虑,她拿定了主意:周一至周五她在忻城上课,周末赶回化州照料父亲,开启了千余公里来回穿梭的极限支教路。
实验小学副校长韦莲慧与梁凯琳在接受采访。
实验小学副校长韦莲慧与梁凯琳在接受采访。
困难只是暂时,初心从未改变。电白区麻岗镇中心小学教师王惠平,有着20多年教龄,已是副高职称,去年再次“返场”支教。两年她都奔赴了最偏远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中心小学。家里离学校最远的学生,上学得赶两三个小时车程,近九成学生是留守儿童。“在这里的支教生活是被瑶乡人民的热情包围着的。”王惠平说放心不下孩子们,瑶乡人用热情挽留了她。他们的故事成为山与海双向奔赴的注脚。
王惠平辅导学生作业。
王惠平辅导学生作业。
支教工作也打开了茂名教师们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来自信宜市的梁春林和黎茜平夫妻,两人均是近十年教龄的教师,首次因支教实现了小家庭生活的团圆。“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无论在哪都会坚持师者的初心。在这里,我们会用心用情写好支教帮扶的答卷,融入民族学校大家庭。”梁春林夫妇去年带娃赴忻城县城关镇民族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梁春林、黎茜平与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梁春林、黎茜平与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对于00后的教师新秀,支教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在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从事电子专业教学的梁铎,是茂名市粤桂教育协作队伍里最年轻的“兵”。25岁的小伙子,不仅承担了来宾市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四个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还当上学科负责人。“有压力有责任,更有动力。”梁铎与在粤桂协作专班负责农业工作的父亲梁华武一起,儿子站在讲台上,父亲的脚扎在泥土里,各自奔走在帮扶路上。
梁铎指导学生用电脑作图。
梁铎指导学生用电脑作图。
支教之路,是他们个人的成长蝶变,更是山海相连、携手共进的教育新征程。他们以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未来的希望之光,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力量与师者的担当。
变化中发展
教育理念深度融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春暖花开非一时之功,教育成效贵在潜移默化。支教帮扶教师们都攒着一股子劲头。
化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李小春是2022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首批选派校长之一。他既任忻城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又任忻城县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走马上任即大刀阔斧开展教研改革。
帮扶期间,李小春牵头组织首次在忻城县高级中学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推动“党员教师示范课”“帮扶团队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验收课”“跨学科听评课”“青蓝结对工程”等方式,创新“改、训、带、帮、研”教研模式,还带动成立“粤桂筑梦班”,采用广东教学管理模式,找差距补短板。
忻城县高级中学组团式帮扶优质课展示。
忻城县高级中学组团式帮扶优质课展示。
在帮扶的两年,李小春累计听课80多节课,帮扶团队教师开展公开示范课12节、教学教研讲座12场。忻城县高级中学2024年高考成绩表明,李小春和团队不负众望,交出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
在职业教育领域,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教育人才组团式长效帮扶机制,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俞继成作为教育人才任忻城县职校的校长。
忻城职校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室。
忻城职校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室。
对忻城县职校的首轮帮扶投入帮扶资金17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络中心、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室、电商直播实训室、电商课赛证一体化实训室,进行校园道路沥青路面改造、路灯建设等,校园硬实力大为改善,去年入学人数有所增加。
各类大赛是促进教学改革、检验人才培养的催化剂。俞继成带领的组团式帮扶团队指导赵冯林老师参加2023年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得三等奖,实现了忻城县职校参加国家级竞赛零的突破。自2022年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以来,忻城县职校获全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技能大赛奖项人数达19人。
在粤桂教育协作的大背景下,2021年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心小学和茂南区羊角镇实验小学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4年间,两校管理层以及教师互访频繁,在教学管理、美育教育、学校管理等多方面互学互鉴。
两所学校开启了校际间全方位交流。
两所学校开启了校际间全方位交流。
茂南区教师们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桐木中心小学迅速传播开来,他们的公开课和教学讲座成了校园里的“香饽饽”。羊角镇实验小学则受壮乡“千人腰鼓”的启发,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精心策划了千人课桌舞、特色红旗操、集体粤韵操系列特色活动。
予人一升,必自有一斗。参加粤桂教育协作和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校长、教师经历了多层次选拔,职业素养过硬。高质量的帮扶团队,为他们在受援学校开展工作进行高质量的“传帮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两地教育理念的融合发展,让所有的梦想开花。
守望中传承
“双向奔赴”必有回响
帮扶时间有期限,但帮扶行动无界限。教师对学生的所有关心帮助,最终都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营养。
二次“返场”的王惠平对初到忠良中心小学的英语摸底考试印象深刻:有一个班34名学生只有6人成绩及格,过去这个班级总成绩排全县倒数第一名。
“帮扶,不仅仅是给学校增添一名老师。如果不能给这里孩子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帮扶又有什么意义呢?”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王惠平所教班级英语统测成绩跃入全县第五。因有优异英语成绩的加持,所任教的班20名学生被金秀县民族中学录取。
王惠平班级的学生运动会获奖。
王惠平班级的学生运动会获奖。
完成一年支教任务的王惠平,放心不下孩子们,2024年新学年继续申请留任支教忠良中心小学。得知这一信息,学校领导也极力争取,双方如愿“再续前缘”。他们的故事成为山与海双向奔赴的注脚。
“我的目标是考上广西民族大学。”忻城县高级中学一名高三的学生把目标院校贴在课桌边。目标明确了,动力就强劲。学生们说,支教帮扶老师带来很多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让我们能更好地将规划变为现实。
忻城县高级中学2025年开学典礼。
忻城县高级中学2025年开学典礼。
眼下又到了高考备考冲刺关键期。2024年秋季学期,高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杜兆年到忻城县高级中学接过李小春的接力棒,制定了《忻城高中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亲自挂级高三,指导高三年级组紧扣学情、校情,清单式制定2025年高考备考工作方案。去年高三期末的模拟考试,学生们取得优异成绩,信心倍增,进一步激发师生奋勇争夺2025年高考大丰收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在忻城县职校粤桂协作项目规划建设的实训楼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这一轮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任忻城县职校校长的是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陈林,他为忻城县职校作了远景规划:到2030年,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人左右,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较高办学水平、较强社会影响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
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
截至目前,茂名市5个区(县级市)20所学校帮扶忻城县、金秀县18所学校,接受忻城县、金秀县到茂名市有关学校跟岗挂职45人;培训忻城县、金秀县教师27场次,受惠教师1177人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84场次,茂名市5个区、县级市参与教师共173人次,忻城县、金秀县参与教师3695人次,地区校际间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交流。
茂名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支教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在教育教学观念、教研教改、德育工作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精准对接需求,创新帮扶模式,竭尽全力提供支持,携手共进,为忻城和金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跨越山海,育人育心。初心,让粤桂教育协作和东西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工作越做越细,路越走越宽;实干,让受援学校教师快速成长,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茂名与来宾两地持续深化协作,携手以教育促振兴,共同书写教育助力地区发展的新篇章。
粤桂教育协作我在岗
策划:刘俊 卓剑斯 张镇彪
统筹:刘栋铭 孟爽 刘永严
撰文/脚本:叶洁
视频/摄影:周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