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个体支教到整体帮扶,茂南金秀两所小学“双向奔赴”|粤桂教育协作我在岗⑤
屏幕上,只需几个回合,藏在动画的数学定律就能让人恍然大悟,不时引发哄堂大笑。这一幕发生在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心小学的课堂里。“有趣的数学课”成为茂名支教教师的亮眼标签,常有当地老师前来旁听。
2021年,在粤桂教育协作的大背景下,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心小学和茂南区羊角镇实验小学签署了教育协作协议。两校搭建起了合作的桥梁,开启了校际间全方位交流。
今年秋季,是羊角镇实验小学到桐木中心小学开展粤桂教育协作的第4个年头。3年多来,相距近600公里的两所学校不仅在支教帮扶上协作,还多次互访交流,在教学管理、美育教育、学校管理等多方面互学互鉴,结下了深厚友谊。
支教是个大展身手的舞台
带着百分之二百的热情来支教,是这些来自茂南支教老师共同的心声。跨越山海,他们一来到支教的岗位上就摩拳擦掌,忘情投入,希望给瑶乡孩子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关爱。
桐木中心小学是金秀办学规模最大的乡镇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相对完善,环境比预想中好。然而,陌生的教材以及学生带有壮语口音的普通话,也让这些来自茂南的教师一时难以适应。
桐木镇中心小学校园。
桐木镇中心小学校园。
为了快速了解教学情况,来自茂南的支教教师多次 “推门听课”。数学组的几位教师发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茂南区南华小学的辛剑梅老师感叹,“四年级学生中有些同学乘法口诀已经忘记了,或者会背诵不会灵活运用,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也要算很久,刚开始是很头疼。”
教师们发现,学生们淳朴可爱,但部分学生在劳动或体育等活动上充满活力 ,到了文化课学习却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缺乏约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摸准学生脾气和兴趣爱好,把握教学节奏,几名支教教师常常交流问题和心得,“难不倒我们这些教书匠,支教是个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
叶亚香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
叶亚香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
数学课堂上,羊角镇实验小学的叶亚香制作了穿插着韵律、动画和小游戏的多媒体课件,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有趣的方式进入了学生头脑。“在广东,教师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我们就把这一套搬了过来。”叶亚香说。在课后作业检测中,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同样来自羊角镇实验小学的黄木兰曾因学生纪律问题头疼,但她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们身上也有着许多闪光点,便尝试运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小明,老师发现你很乐于助人,你愿意帮助老师一起管理班里的纪律吗?”有了一次次的引导,曾经调皮的“孩子王”小明学会了自我管理,最终影响了一群同学。“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黄木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为了让学生对乘法口诀记得牢固用得熟练,辛剑梅给孩子们支了不少金点子:用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的黄金时间反复背诵,制作游戏卡片,让学生随机抽取算式来加强运用,平常也鼓励学生多做生活中的计算题,直至熟能生巧。两个月来,辛剑梅明显感觉到后进学生的进步,他们都已经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了。
黄木兰在上科学课。
黄木兰在上科学课。
一个个支教教师带来了新方法,像石子投进水面,泛起了一层层的涟漪。
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现在班内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整背诵乘法口诀,并用来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了。”支教教师的付出开始收获回报。
辛剑梅的公开课吸引众多老师观摩学习。
辛剑梅的公开课吸引众多老师观摩学习。
当地教师也深受感染,纷纷向支教同事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们班上课总有笑声传出,好像很好玩。”“隔壁班数学成绩提高了不少,我们也要加把劲啊!”渐渐地,茂南教师们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桐木中心小学迅速传播开来,他们的公开课和教学讲座成了校园里的“香饽饽”。辛剑梅开设的《线》公开课,曾吸引51位老师现场观摩。
“没打开眼界之前,这里的节奏很慢,茂南来的老师带动我们也‘卷’了起来。”桐木中心小学副校长吴丽滨说,“从提升教学质量到丰富教育资源,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支教教师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变化,我们也跟着‘跑’了起来。”
两所学校互学互鉴
如果说支教帮扶多在知识传递层面交流,那么学校整体式帮扶则在教学和管理经验更深层面推进,促成了教育理念和文化的交融互鉴。
自2021年起,桐木中心小学和羊角镇实验小学搭建了校际紧密合作的桥梁。4年间,两校管理层以及教师互访频繁,成为粤桂教育协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两所学校的互动。
两所学校的互动。
吴丽滨曾带着一系列难题来到羊角镇实验小学寻找解法。
“我们许多老师同时兼任多个科目,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经常有家长来投诉,如何增进家校关系融洽?”
羊角镇实验小学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议。
“在做好岗前培训的情况下,让富余的学科老师转岗,重新分配到薄弱学科。”
“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开放日活动,比如端午节一起包粽子、参观大课间等。”
吴丽滨茅塞顿开,把经验搬回桐木。“我们从模仿做起,把沿海地区走在前面的优秀理念带回大瑶山。”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两所小学的互动中,羊角镇实验小学也看到了对方的特长。
2023年9月的一次登门走访,令羊角镇实验小学校长李才升印象深刻:那天桐木中心小学表演了一场以壮族铜鼓和腰鼓相结合的“千人腰鼓”。伴随《爱我中华》的激昂旋律,十几头醒狮伴随着鼓点跃动,千名学生身着统一服装,系着腰鼓,动作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场面非常壮观。李才升深受触动:“很震撼!他们提供了美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模板,很值得我们学习。”
桐木中心小学“千人腰鼓”展演。
桐木中心小学“千人腰鼓”展演。
经过多年的互访和观察,李才升意识到桐木中心小学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了壮族、瑶族等民族文化元素,如在音乐课教授壮族山歌,美术课学习民族服饰绘画等。
受到启发后,羊角镇实验小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精心策划了千人课桌舞、特色红旗操、集体粤韵操系列特色活动。
一年级侧重于习惯养成,二年级强调文明礼仪,三年级注重劳动教育,四年级聚焦生命教育,五年级培养感恩意识,六年级则以理想教育为重点……如今,羊角镇实验小学形成了分年级渐进式润心教育,全面塑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互学互鉴中,我们也打开了办学思路,确立‘以和为美 润心育人’的办学理念,将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美育领域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李才升说。
◎走访手记
粤桂教育协作我在岗
策划:刘俊 卓剑斯 张镇彪
统筹:刘栋铭 孟爽 刘永严
撰文:李阳诗 刘栋铭
视频/摄影:周梁
设计:刘栋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