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正劲,抚拂潮安城乡遍野;旭日蒸蒸,照映奋斗前行疾步。一批批招商项目落地生根、新旧转换;一处处美丽圩镇风貌整洁、提质升级;一个个典型乡村有型有为、各美其美……当下的潮州市潮安区,“百千万工程”推进热火朝天、高质量发展马不停蹄。
潮州市潮安区委书记曹宇波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潮安区将紧扣“一强两争”定位目标,即“工业强区”的发展定位和“争当全市制造业当家生力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以头号力度和首位担当,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力争优秀,打好打赢这场事关全局的大仗硬仗,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南方日报:在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潮安获“良好”等次。接下来,潮安将如何“力争优秀”?
曹宇波:2023年是“百千万工程”开局起步之年,潮安紧抓机遇、闻令即动,紧扣“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三个关键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省“百千万工程”消薄区排名第四名、获“良好”等次。县域经济有力壮大,2023年全区GDP跃居粤东地区县区首位;城乡活力不断激活,凤凰镇和21个村入选省典型镇村,凤凰山茶旅走廊获评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晋级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批民生项目相继建成投用;改革潜力全面激发,“村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两违”整治机制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社会力量充分凝聚,形成共同参与出力的良好局面,高质量发展后劲更足、支撑力更强。
潮安区中心城区。许壁荣 摄
潮安区中心城区。许壁荣 摄
接下来,我们将在锚定“一强两争”定位目标的基础上,客观冷静看待成绩,深刻检视问题不足,把精气神提起来、把膀子甩起来,大抓经济强产业、大抓示范强带动、大抓整治促提升、大抓节点树典型、大抓塑形美环境、大抓改革增动能、大抓服务强保障,把“百千万工程”落到具体项目上,一件一件办好办成、一年一年压茬推进,加力提速、力争优秀,团结一致向前冲!
南方日报:潮安区持续深化“双链制”,推动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再造、集群发展。目前,实施情况如何?以食品产业为例子,您如何发挥“食品产业链链长”这个角色,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曹宇波:提到食品产业,这是我们的特色优势产业。潮安区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区,潮安食品产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7月16日至18日,我们就在“家门口”成功举办了一场高规格、高标准的食品展销盛会——第二届中国广东(潮州)特色食品产业大会。这届展会中,超万款明星产品集中亮相,斩获意向订单约132亿元。不仅如此,我们探索市场化、专业化办展模式,以“政府补贴+展位收费”的方式改变了首届“潮食会”全由政府补贴的做法,以市场手段确保“潮食会”可持续发展,还实现了展位区域总面积、参展企业数量、参展经销商数量、客流量“四个倍增”——展位区域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是首届的3.3倍;参展企业800多家,为首届的3.6倍;经销商近5万家,为首届的4.17倍;客流23万多人次、为首届的2.3倍。这是我们发挥“前展后厂”优势,通过以贸促工、贸工结合的方式,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取得的新突破。
第二届中国广东(潮州)特色食品产业大会客流创新高。 纪金娜 摄
第二届中国广东(潮州)特色食品产业大会客流创新高。 纪金娜 摄
去年,我们探索实施“双链制”,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坚持制造业当家,依托“中国第一食品名镇”“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等国字号招牌,建立食品、陶瓷、印刷包装、不锈钢、单丛茶五个产业链,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扎实推动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再造、集群发展,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
我作为食品产业链链长,今年不断创新完善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措施,也借助此届“潮食会”东风,实施好潮安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做实“链长+链主”双链制,深化“八个一”措施,方向上围绕打造休闲食品“大品牌”、预制菜品“大品类”、营养特医食品“大体系”,空间布局上聚焦打造“1+4”现代食品产业载体,实施路径上重点抓好招大引强、集聚发展、降本增效、开拓市场、协同发展5项任务,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由招商先锋队“敲门”招商,通过一系列新打法、新举措,努力“把食品工业搞上去”。
潮安食品产业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纪金娜 摄
潮安食品产业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纪金娜 摄
南方日报:当前,潮安区正抓住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有序转移、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等重大机遇,着力拓展发展平台、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三大空间”。潮安还将如何发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曹宇波:目前,潮安区着眼于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今年以来,潮安产业园区喜讯频传,信基沙溪全球采购中心、万洋众创城、华界新材料等重磅项目接连落地,广东笑咪咪食品有限公司东山湖新厂区顺利竣工、落成投产。其中,华界新材料项目从意向落地到拿地开工仅用88天,潮安万洋众创城70天实现签约到落地开工,并在土地摘牌当日实现“四证齐发”,再次刷新了项目招商落地的“潮安速度”。
今年以来,多个重磅项目在潮安动工。纪金娜 摄
今年以来,多个重磅项目在潮安动工。纪金娜 摄
我们坚持以大平台承接大产业、招引大项目、打造大集群。聚力攻坚主平台建设,紧抓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对口帮扶协作等重大机遇,致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加快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拓展空间。聚力攻坚土地整备,重点围绕大岭山产业园、东山湖产业园、高铁新城、“村改”片区,集中力量、加压奋进,力争完成年度目标。聚力攻坚“村改”工作,重点推进凤塘、西山溪、梅林湖、彩塘“四个片区”,以土地征收、集体转国有、保留集体建设用地性质村企合作改造、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等四种模式统筹推进“村改”工作。聚力攻坚划留用地盘活,我们重点推动东山湖产业园、大岭山产业园划留用地开发,通过政府征收、园区土地置换村内土地、“货币+物业”落实留用地指标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对村留用地重新规划开发收储,同步加快开展招商引资,让现有用地更多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聚力攻坚供而未建土地。重点针对园区已供未建地,进一步摸清摸准建设意愿,对“愿意建”的强化政策支撑,对“愿流转”的开辟快速通道,力促更多用地进入报建程序、尽快动工建设。聚力攻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围绕“做好规划、明确单元、策划项目、导入产业、统筹资金、建立机制”的工作思路,以古巷镇、凤塘镇、凤凰镇等3镇为试点,统筹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体功能布局,实现空间、土地、资源要素的腾挪和优化调整。
南方日报:在加大典型培育力度方面,潮安典型镇村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曹宇波:去年,潮安区凤凰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21个村入选省首批典型村名单。
富县兴村,必先强镇。在典型镇方面,凤凰镇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一方面,围绕“一片叶子”统筹做好茶文章。突出茶产业集群,推动凤凰单丛茶“四统一”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广东省单丛茶地理标志特色示范小镇,建设1个省级现代产业园、6个省级茶叶专业村、12个“一村一品”项目,规划建设茶叶交易市场、潮州凤凰单丛茶产业园,带动周边产业链衍生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凤凰单丛茶产业集群,凤凰单丛茶三年产值年均增长13.3%。突出茶科技赋能,重启茶叶检测中心,加强茶叶质量监管,建设中茶凤凰直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拓宽茶产品的营销渠道,拓展“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功能,建设棋盘智慧茶园,推广5G、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突出茶文旅融合,成立凤凰山茶旅促进会,整合全镇文旅资源,引进天池索道、凤翔峡漂流等文旅项目,打造1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凤凰谷茶旅综合体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围绕“七个一”建设美丽圩镇。率先完成大凤凰山魅力走廊、S231沿线4个节点提升以及先烈路风貌提升等项目,建成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凤凰山畲族文化馆等魅力文化客厅。
凤凰镇突出茶科技赋能,建设棋盘智慧茶园。纪金娜 摄
凤凰镇突出茶科技赋能,建设棋盘智慧茶园。纪金娜 摄
在打造典型村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番探索。首先是加强规划、精心设计。借助省城规院等力量对准备打造的精品村开展“粤美乡村”规划设计,按照现代化社区标准对乡村进行全方位重塑再造。其次是分清层次、奖惩分明。建立精品村、典型村、一般村遴选机制,树立争先进位奖励导向,统筹区级资源奖励支持一般村进位典型村、典型村争当精品村。最后是聚焦重点、找准抓手。围绕“保住基本分”,以“清拆”开路,持续深化“三个三”集中清脏治乱大行动、人居环境“大起底”行动、违规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围绕“争取得高分”,彰显特色做好农房风貌管控,结合古祠、水系等资源打造特色亮点,广泛发动企业、乡贤捐资出力,共谋共建和美乡村。
具体而言,如金石镇翁厝村把握“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契机,充分放大花卉产业这一特色产业优势,巧做“花”样文章,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村民专业园丁技艺,紧盯房前屋后、水边岸畔等区域见缝插花、见空补绿,成为步步皆景的“花园村”。还有凤凰镇乌岽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着力做大做强茶产业,拥有茶园5600多亩,茶叶年产量约17万斤。同时,乌岽村还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以乃兴石湖避暑山庄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民宿业,鼓励村民将闲置房屋进行改造为民宿,发展旅游业,年接待旅客逾500万人次。
南方日报: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考核中,彩塘金东村、江东樟厝洲村被评为“差”等次。潮安怎么检视不足再出发?
曹宇波:去年,我们典型镇村培育创建成效、示范引领作用不够明显,金东村、樟厝洲村在实地考核中被评为“差”等次。对标先进地区,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差距。对此,我们对照考核标准深入检视、深刻反思,落实区领导挂点督导、镇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包干,开展集中攻坚行动,精细化划分小网格,挂图作战、画勾打圈、高效推进整改工作,打好典型村争先进位“翻身仗”。
在典型镇培育方面,我们聚焦“1+4+7+9+N”建设要求和10项重点任务29项主要目标,精准发力抓好金石、浮洋等典型镇培育,同步研究制定金石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三年计划,逐步提升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典型村培育方面,我们在人居环境“大起底”行动的基础上,以全区2023年省典型村、2024年选树培育典型村、省委巡视评价为“差”的村共计76个行政村为第一轮整治攻坚对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建立“红黑榜、打擂台、现场比”机制,推动各镇村工作落实。目前,我们已经公布了前两期评比结果,将继续组织实地随机抽查,确保整改到位。
南方日报:潮安如何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百千万工程”的示范带?
曹宇波:潮安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我们将以“一江两山(韩江、凤凰山、桑浦山)、一城一寨(连接潮州古城、龙湖古寨)、四片区多节点”为框架脉络,深挖北部片区绿色禀赋、中部片区人文资源、南部片区产业基础,以实施“带长制”为抓手,高标准建设好“百千万工程”示范带,努力打造“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的发展格局。
高质量做精凤凰山茶旅走廊。打好“茶文旅融合”牌,依托茶产业优势和良好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凤凰镇区至棋盘生态茶园、康美村至镇区、镇区至大庵古茶园等主要道路沿线风貌提升,策划嵌入生态度假区等运营项目,加大高品质酒店、凤凰单丛茶产业园建设招商引资力度,激活茶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培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增强凤凰山茶旅走廊吸引力。
凤凰山。纪金娜 摄
凤凰山。纪金娜 摄
高效率推进“人文潮安”乡村振兴示范带。打好“人文”牌,发挥高铁门户与非遗集聚两大优势,加强重要节点、重要线路风貌提升,围绕“保存最完整”“工艺最精致”等亮点,挖掘示范带内文化古建、非遗民俗、地域美食等独有元素,打造龙湖古寨、嵌瓷博物馆、大吴泥塑馆、状元文化等文化品牌,塑造潮安形象展示窗口。
高起点启动桑浦山人文风貌带和“糖果小镇”建设。打好“产城融合”牌,通过串联最大的产业平台东山湖现代产业园、最重要的人文生态轴线桑浦山—梅林湖片区、最核心的中心城区庵埠—彩塘,布局特色旅游、文化体验、城市商圈等新业态,串联从熙公祠、梅林湖等重要节点。同时,以造纸厂改造项目为核心,以商埠文化和糖果产业为特色,对该片区“一河两岸”空间进行提升规划,着力打造集文商旅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平台,让老镇区释放新活力。
高水平谋划建设绿美潮安生态建设示范带。打好“绿美”牌,聚焦“绿了美了富了”,依托北部山区生态资源禀赋,串联打造金舟岛郊野公园、陈吊王寨山地公园、山犁村古树公园、溪美村和狮峰村森林乡村、万峰林场科普基地等重要节点,连接凤凰山茶旅走廊,努力建设成为全省首条高质量、出亮点、树典型的绿美示范带。
南方日报:位于汕潮揭三市交界的潮安,如何推动风貌提升,让城乡品质再跃升,擦亮广东“东大门”?
曹宇波: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近段时间来,我们围绕打造崭新的广东“东大门”,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主要高速公路出入口及连接城区主干道、重点旅游景观路线等“城市门户”路段作为重要切入点,规划建设12条、总里程约197.876公里的“城市门户”路段风貌提升工程。同时,纵深推进潮汕公路、护堤路等7条主要道路清拆治乱、风貌提升,打造新一批示范样板。
接下来,我们将以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为突破口,压实挂钩区领导和专班工作责任,包片包段包干,落实好“一周一调度、一周一排名,一月一推进、一月一汇报”机制,持续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协调项目问题,积极对接协调项目设计及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大人力、机械设备投入,以台账销号管理力促每周都有新进展、每月都有新变化。
编前语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对于潮州来说,要打造“现代化轻工业重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最宜居秀美城乡”,必须推动市县镇村联动发力,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全市全域高质量发展。
对此,《南方日报·潮州观察》“百千万·‘潮’前跑”栏目推出“一把手访谈”,展现潮州各县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努力在改变县镇村面貌上闯出新路的部署和行动。
相关阅读
潮州市委常委、饶平县委书记陈跃庆:进位争优 奋力打造现代化新饶平 | 百千万·“潮”前跑之一把手访谈
策划:苏仕日
统筹:杨可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安办 安百办
海报:黄红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