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对于潮州来说,要打造“现代化轻工业重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最宜居秀美城乡”,必须推动市县镇村联动发力,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全市全域高质量发展。
对此,《南方日报·潮州观察》“百千万·‘潮’前跑”栏目推出“一把手访谈”,展现潮州各县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努力在改变县镇村面貌上闯出新路的部署和行动。
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潮州市饶平县正抢抓机遇,将“施工图”变成“实景画”。2023年,饶平县入选“百千万工程”首批省级典型县(市、区)名单,今年又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饶平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也是农业县,山地面积占了全县陆域面积的72%,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补短板建设任务较重。但饶平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突围破局。
“我们一直在找差距、补短板、打基础、搭平台、谋发展,抢抓机遇,奋起直追,致力实现进位争优。”潮州市委常委、饶平县委书记陈跃庆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围绕2024年进位类县(市)“争优”目标,聚焦强县富民产业发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美丽圩镇与和美乡村建设、典型镇村打造、村财增收行动等重点任务攻坚发力,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承载力,奋力打造“县域强、产业兴、环境美、秩序好、人气旺”现代化新饶平。
南方日报:饶平依山傍海,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具备念好“山海经”、做强“土特产”的基础条件。饶平县将如何紧抓优势,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陈跃庆: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我们坚持靠山唱山歌、靠海念海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强县富民产业。
大力发展强县产业。聚焦临港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抓好产业转移主平台、潮州市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总面积23.09万平方米的3个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建设,着力塑造“前港后园、港园一体”产业园区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大项目投资投产,全力推动百亿元级项目华瀛LNG今年投产,加快推进总投资约84.89亿元的大唐潮州电厂“风光火储”一体化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海上风电、新型储能、海洋装备制造、氢能等临港新兴产业,海上风电粤东场址六300万千瓦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已由省发改委通过竞争配置确定开发主体,计划投资额可达到450亿元,汇聚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聚焦食品加工业发展,借力潮州市入选“世界美食之都”契机,充分发挥益海嘉里、无穷、宇祥水产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做大做强粮油加工、盐焗鸡休闲食品、水产品加工、预制菜等产业,力争今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聚焦特色传统工业发展,谋划在县城规划建设粤首现代产业园,全力支持海利、新功、博宇等本地优势企业创新发展,打响水族机电、智能茶具特色工业品牌。
饶平海洋牧场。
饶平海洋牧场。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在接续发展好海洋牧场海水种业、网箱养殖、陆基中高密度海水温棚养殖以及蛋鸡养殖、林业经济“五项富民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各镇村立足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好单丛茶、狮头鹅、蛋鹌鹑、水产、青梅等农特产品,切实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
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今年成功申报西澳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基础上,依托道韵楼、汤溪湖、青岚国家级地质公园、汛洲岛等文旅资源,积极申报新一批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加快推进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汤溪湖水旅休闲度假区、西澳岛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文旅项目,探索开发农业观光、海上垂钓等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酒店,精心办好文旅美食节、汤溪湖首届风筝艺术节、风吹岭古驿道徒步活动等特色文旅文体活动,努力实现“引客入饶”“引客旺饶”。
南方日报:入选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后,饶平县将如何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县域这个战略支点全面强起来?
陈跃庆:饶平县今年成功入选全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之一,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荣幸,深知使命重大。我们将瞄准“农产品主产区县”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全力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公共服务提级扩能,高品质打造新型城镇化“饶平样板”。
在坚持规划引领方面,加快编制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规划和县城建设规划,以黄冈河县城段为中轴线,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分片区打造现代化凤江新城。重点围绕居住、教育、医疗、文旅、商贸物流5个核心功能,优先开发凤江新城北片区;同时围绕已开工建设时速350公里的漳汕高铁饶平南站,科学规划建设凤江新城南片区,打造港铁联通、产城联动的滨海高铁新城。
饶平县城夜景璀璨。余秋松 摄
饶平县城夜景璀璨。余秋松 摄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功能非常重要。我们将抓紧完善凤江新城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点推进县全民健身中心(县奥林匹克中心)、县颐养中心、粤闽茶叶交易会展中心、凤江新城实验学校及幼儿园、环城北桥、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切实提升凤江新城北片区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凤江新城南片区东溪水闸重建及配套工程、东溪大桥重建、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大澳至碧洲海堤及配套基础设施改建、碧洲山观海郊野公园、沈海高速汕头至汾水关(粤闽界)段改扩建(潮州港支线)等项目规划建设,构建形成县城区“双高速出入口”快速交通格局。同时,提升县城对周边镇村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中心镇钱东镇,推动城镇形态全面向城市形态转变。
没有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就会空洞化。饶平县食品加工、水族机电、智能茶具等特色工业以及单丛茶、水产养殖等富民特色产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农产品主产区县”发展方向,坚持工农并举,通过“一产”促进“二产”带动“三产”方式,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切实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我们还将提升治理水平。结合绿美饶平生态建设和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突出抓好主干道沿线风貌提升,不断提升县城风貌水平和环境质量。同时,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千方百计争取债券资金、专项资金、涉农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等资金支持,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三旧”改造等工作,全力保障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用地等需求。
南方日报:当前,潮州正扎实推进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饶平县毗邻福建省,将如何推动风貌提升,擦亮广东“东大门”?
陈跃庆:今年来,饶平县认真按照市委关于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的部署要求,结合“临港新城”发展定位和饶平文化元素,按照“简洁、易管养”理念,规划建设总里程248.27公里的“三高一铁”及国道G228线、国道G355线等“城市门户”路段风貌提升工程,突出抓好总里程34.58公里的3条示范道路提升工作,以点带线、以线扩面推动城乡品质实现大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按照市委各项部署要求,锚定目标真干实干,加快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建设进度,为全市打造崭新广东“东大门”作出饶平贡献。健全县领导及县直有关单位挂钩联系改造提升重点线路制度,深入实施“一周一调度、一日一上报”机制,压紧压实镇党委书记项目施工现场第一协调人责任,及时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狠抓项目进度,积极对接协调项目设计及施工单位,优化资源力量调配,投入更多人力、设备加快推进项目设计和施工进度,推动各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强化保障支撑,统筹用好上级补助资金、债券资金、奖补资金、涉农资金等资金保障,积极动员商会、企业、协会、乡贤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项目建设,凝聚合力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
南方日报:饶平县将如何聚焦强化联县带村作用建好乡镇关键节点,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陈跃庆:我们将着力在谋规划、抓建设、优服务、强产业上下功夫,不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实现城乡共美、美美与共。
立足资源禀赋,理清各镇发展思路和发展定位,注重县域统筹、整体谋划、一体设计,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让美丽圩镇与县域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互生共进、互促互融、相得益彰。坚持以“拆、建、管”思路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积极推动“七个一”项目建设向“七个N”拓展,着力开展“马路圩镇”整治,拓展街区圈层,扩大圩镇规模范围。
持续推进水产、青梅、盐焗鸡、狮头鹅、预制菜、茶叶等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镇一业”发展好黄冈水族机电、钱东盐焗鸡、柘林食品、汫洲水产、海山育苗、浮滨单丛茶及狮头鹅等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又互生共进、互促互融圩镇产业模式。
加快实施镇级公办养老院、中心幼儿园改建扩建新建工程,不断补齐圩镇教育、医疗、养老、娱乐消费等公共服务短板,全链条提升圩镇“吃住行游购娱”供给力,切实发挥圩镇节点和纽带作用。
南方日报:典型村创建工作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饶平县将如何继续挖掘典型村特色优势,以典型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陈跃庆:典型村创建要求我们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了解挖掘每个村庄的资源禀赋、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特色优势,深入研究典型村打造方向和标准,重点聚焦21个2023年度省级典型村和31个2024年度培育创建典型村,建立完善“一村一档”,并结合“粤美乡村”规划设计,按照“一村一方案”,充分挖掘典型村特色优势,优化空间建设发展布局,为乡村建设提供规划引导。
环境优美的饶平县汤溪镇麻寮村池。
环境优美的饶平县汤溪镇麻寮村池。
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将统筹抓好农房风貌管控以及传统村落、特色民居保护利用,以打造风貌示范带为导向,连片连带提升农村风貌,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停车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塑造干净整洁、协调美观的乡村风貌,加快打造和美乡村,让农村有农村的味道。
狠抓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作用,“一村一品”发展鹌鹑、蛋鸡、狮头鹅、茶叶、青梅、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村财增收行动,深化“组财村监镇管”工作,持续规范“三资”管理,整合、盘活一批集体闲置资产资源,探索引进第三方投资村庄分散式风电、村庄屋顶光伏发电等项目,做到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全面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南方日报:饶平县是广东省最适合发展海水育苗的地区之一,拥有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良好条件。接下来如何结合实际,走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新路子?
陈跃庆:去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饶平海洋资源禀赋独特优势,重点发展海水种业、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木改塑”、陆基中高密度海水温棚养殖等特色渔业,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现多点发力、全面开花、落地见效,完成省级花鲈良种场(一期)建设,已产苗约3000万尾,“潮州饶平花鲈鱼种苗培育填补省内空白”被写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下水投产254口、投放海鮸、石斑鱼、金鲳鱼等鱼苗386万尾,实现饶平深水网箱养殖“零的突破”。
在大力发展海水育苗种业上,我们将以打造粤东种业创新与繁育中心为抓手,加快推进省级花鲈良种场二期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实现新增培苗池36口、花鲈产苗达到5000万尾。加快规划建设总面积1600亩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产业园海山分园,动员园区原有育苗企业(户)转型发展高价值海水育苗,大力引进优质育苗企业进驻落户,打造现代化海洋种业产业园。
在加快发展新型网箱养殖上,我们将积极发动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养殖大户投资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业,争取年底前累计投放重力式深水网箱超260口。加大力度推进疏近用远“木改塑”,动员养殖企业(户)更新传统木质渔排,新建新型环保型塑胶网箱,推动国资平台县振农投投资建设新型环保型塑胶网箱示范基地,逐步将现有网箱转移到深水海域,全力压减近浅海网箱养殖数量。争取今年底前累计投放6000格新型环保型塑胶网箱,同步拆除近海传统木质渔排累计1万格以上。
在创新推广陆基中密度海水温棚养殖上,我们将坚持试点先行,探索由国资平台出资连片租赁养殖池塘,改造建设温棚养殖设施,并按照成本加年化率出租给养殖企业(户)开展养殖,切实解决养殖企业(户)资金投入问题。
在深化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上,我们将加快推进省级水产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整体建设,推动水产食品工业、水产品预制菜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积极撬动跨境电商、海鲜批发、滨海浴场、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旅水旅等“三产”发展,着力构建从育苗、养殖、装备、精深加工、销售到餐桌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条。
南方日报:饶平县将如何打好改革组合拳,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的活力动力?
陈跃庆:去年来,我们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立足饶平实际,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了海域使用权证办理时间长、入园企业报建审批手续繁琐、“上山下海”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等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饶平是广东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之一。殷惠佳 摄
饶平是广东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之一。殷惠佳 摄
我们将聚焦改革重点,梳理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宅基地和农村建房审批建设规范管理等一批亟须破解的重点改革事项,狠抓改革攻坚,切实激发县镇村发展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季调度、年考核”机制,协调各职能部门集成式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真正做到“发展出题、改革破题、成效解题”。坚持边改革、边总结、边推广、边完善,及时归纳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争取把“案例创新”转变为“全域推广”。
【策划】苏仕日
【统筹】杨可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饶宣 林志铠
【海报】黄红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